唐昌科:匾额之路越走越宽(2)

2010-07-15 08:56 来源:中国抚州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匾额收藏衍生出“寿文化”收藏

    在匾额收藏道路上已经走至巅峰的唐昌科并没有满足,如今他逐渐将资金和精力转向了他的第二个题材“中国长寿文化”的系统收藏。唐昌科告诉记者,“长寿文化”这个题材的收藏灵感来源于匾额文化。在长期对中华匾额的收藏和文化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许多体现中国长寿文化的细节。他拿出一块道光15年的牌匾《恩隆五豆》介绍,该匾之含义为“皇恩浩荡,年届八十之喻”。“豆”本指古代的一种食器,在这里“五豆”为八十岁之雅称。在【周礼.鄕飮酒義】中有记载: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还有一乾隆43年匾额《望隆杖国》,意为“德高望重,年届七十”。《礼记.王制》中记载:“七十杖于国”,谓七十岁可拄杖行于都邑﹑国都,后作七十岁的代称。唐昌科又拿出一个小小的挂匾《五代期颐》说:“此匾非名家之作,在书法以及篆刻方面也无特殊之处,为百姓人家日常用,然而匾额内容却耐人寻味。因为‘期颐’喻为百岁,说明该家族的5代人中都有百岁老人出现,象征该家族的长寿兴旺。”不言而喻,几块匾额的阐释,就可显示出中华寿文化的精湛和趣味性。

    如今,唐昌科的“中国长寿文化”收藏已持续5年,与寿文化相关的瓷器、木雕、字画、匾额、家具等器物已逾300件,其中基本都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物品。对“长寿”的乞求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典型和重要的环节,因此各种器物上都有表达,如匾额的边框,建筑的门框、窗框上都会用“五蝠捧寿”、“暗八仙”等图案表现祝寿之义。在长寿文化的系统收藏中,唐昌科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首先是绘有长寿传说故事的器物,如“八仙庆寿”、“瑶池献寿”、“麻姑献寿”等都是中国民间盛传的长寿故事;另一个主题是具有寿龄雅称表达的器物,如“五豆”、“期颐”(100岁)、“杖乡”(60岁)、“杖国”(70岁),还有“杖朝”(80岁)等雅称;第三个主题则是带有长寿吉祥图案的器物,如猫、蝴蝶(耄耋之意)、绶带鸟、松、鹤(松鹤延年之意)等图案。

    唐昌科透露,他正在上海千年古镇——朱家角筹建着他的“中国长寿文化博物馆”,复旦大学文博系朱顺龙教授对这个题材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与他一同从事“中国长寿文化”的研究。唐昌科表示,收藏不在于个体物件价值多少,而是“整体价值”的体现,这种整体价值更为可观。因此,他一直都不介意将自己的收藏思路与人分享,甚至欢迎志同道合之人加入,合作式收藏不仅在财力和眼力上可以彼此协作,而且收藏所需的精力也可彼此分担。否则,光靠个人力量要做一项完善和系统的收藏是非常艰难的。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