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藏金砖(2)

2010-07-07 13:50 来源:新浪财经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北京的一位“金砖”收藏者则是父辈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遗址处捡来的。因发现其质地坚硬,且细而涩,索性就用来磨剃头刀用,算来收藏至今有七十多年了。

  金砖如何落入民间

  学者们的解释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在明清时期,故宫隔些年就会更换大殿中破损的或已经不漂亮的“金砖”,而这些换下来的“金砖”往往会赏赐给在朝的王爷或大臣,于是“金砖”就有可能流落民间;二是当年“金砖”要从苏州取道京杭大运河运到北京,途中可能会发生有些“金砖”被磕碰受伤,被迫下船,而这些“金砖”在下船以后,就不再往宫里运,从而流落民间;三是清皇朝被颠覆之后,“金砖”外流。

  金砖也有假

  故宫老“金砖”的收藏者之一沈连国先生表示: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从民间收集到的第一块“金砖”,仅用了15元人民币,而目前,老“金砖”的市场价值大约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曾在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里看到专家给一块故宫“金砖”鉴定,“金砖”侧边上刻有“光绪十一年成造细料二尺金砖”,“督造官江南苏州府知府魁元”,“监造官署照磨陈连”,“吾记”和“小一甲赵阿和造”等款识,“金砖”的边长是66.6厘米,市场估价是1.2万元人民币。这些价格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藏品在品相、年号、尺寸的大小上有差异。

  事实上,现在收藏故宫“金砖”已经蔚然成风,同时假“金砖”也开始出现,据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金砖”伪造方式主要有三种:1用旧砖改造:将残砖重新修补,修补处刷漆或刷桐油;2重印款识,民间所存“金砖”有将款识凿除的,即使是真品,价值也大打折扣。在款识处重添浆泥,造假款是常见的做法;3全部造假,假品胎质结构粗糙,手抚摸不够细密,整体尺寸或薄或厚。

  因此,收藏故宫老“金砖”的爱好者,一定要谨慎入市,小心上当。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