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马未都对汝官窑的评价“汝窑无大器”、马未都讲述的收藏故事中透漏出来的阴暗的收藏心态,陈治木都大加批判。尽管书中火药味儿甚浓,陈治木对马未都并未全盘否定,“尽管收藏界的大家对马未都难以认同,但我认为不能全盘否定马先生,他对中国收藏界,尤其是民间收藏界是有贡献的。” 陈治木的书中,强调了作为一个收藏大家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和道德。“评价一个藏家一是看他的藏品,数量和质量比,质量更重要,二是思想上的收获和精神上的所得。这两个方面缺一都难称大家。” 五、收藏之路,任重而道远 “收藏是文化底蕴的竞争”,这是陈治木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的真理。搞收藏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任何一个走上收藏之路的人,要走的路都还很长很长。 在搜狐博客进行访谈时,陈治木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收藏者,收藏一件东西,要解读它,了解它,它代表的文化、历史和意义,不懂的就要去研究,要能比较全面地解读藏品,能客观准确地了解这件它的历史、文化、文物、艺术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价值,才算是真正地了解藏品。 曾经有人在评论某位藏家的藏品时说:“收藏而不研究者,只是保管员而已。”这句话很有道理,一个善于思考的藏家,将自己的藏品置于他们所产生的既定的历史背景里研读。往往会产生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新想法、新见解。不幸的是,这些想法和见解将不可避免地和一些“权威”专家的观点发生剧烈碰撞。这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孰是孰非,就看真理离谁最近。 中国文博界目前还有许多盲区和死角。每一位鉴定家和收藏家,都应该尊重知识,不知疲倦地去探索更深奥的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走进未知世界,走近历史真实,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