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农民建起皮影博物馆 收藏万余件皮影

2010-06-30 08:19 来源:展现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用70万元积蓄收藏万余件皮影

    皖南农民建起皮影博物馆

    今年年初,一家专门收藏和保存皖南皮影戏文物及作品的民间皮影戏博物馆在安徽省宣城市水东镇开放。馆长何泽华是皖南皮影戏第九代唯一传承人,他用多年积蓄约70万元建了这家“皖南皮影博物馆”,收藏了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皮影万余件。

    开馆快两个月了,这家博物馆现在怎么样了,它能否守卫渐渐消逝的皮影“精灵”?日前,记者走近了何泽华——一位酷爱皮影的普通农民。

  系皮影第九代传人

    安徽宣城市水东老街,入口处100米,便是何泽华的“皖南皮影博物馆”。三层小楼,一二层作为展出,三层用来生活。每天,何泽华平均要接待50多名游客。

    何泽华的祖辈,大都是皮影艺人,到何泽华这一辈,已经是第九代。从小耳濡目染,20岁时,他已能灵活地操纵那跃动的“精灵”。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皮影戏日渐式微。表演者老化严重,后继无人;唱本老化,时间冗长,跟不上时代节奏;观众群体老化,年轻人缺乏兴趣……摆在何泽华面前的种种现实,让他心情沉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安徽乡间的60多个“挑担子”(表演团往往挑着道具下乡演出,四人便能组成一个团),如今仅剩下3个。何泽华组建的“皖南皮影戏剧团”,现在演员只剩4人,最年轻的也已经60多岁!

    每年,何泽华都不得不送走几位皮影老艺人,这让他时常想起大伯父临终时的话:“传到你手里,你千万别让它丢了!”

  收集皮影二十余年

    收藏皮影和手抄本,就是留住了皮影的魂,哪怕现在社会渐渐将皮影淡忘,但也许总有一天,会有人想到它、喜欢它,这样收藏就有意义了,也算对得起祖宗传下来的这门手艺,这是何泽华心里最简单的想法。

    从1989年开始,何泽华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各类皮影作品。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