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赚得多,我就在艺术品市场买得多。赚得少,就买得少。”刘益谦说。这位曾经的出租车司机,用了20年时间成长为上海滩首屈一指的收藏家。他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神奇?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刘益谦是“法人股大王”、投资公司董事长,手中掌管着个人50多亿的现金流,出手凶狠;脱下西装,穿上牛仔裤,刘益谦又是国内艺术品收藏最大的买家,拍卖场豪气干云,令收藏界闻及惧三分的“毛毛”,一掷千金。 这个草根出身的上海人,以令人咋舌的速度积累自身财富。从一个出租车司机,用了20年时间就成长为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富豪、收藏家。他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神奇? 来到刘益谦位于浦东的别墅家中,视野跨过保时捷Targa在内的四辆名车,就见满屋堆放着拍卖画册上才能见到的艺术珍品。这位趿拉着拖鞋、身着牛仔裤的“法人股大王”慵懒地倚靠在沙发中,烟不离手地叙谈起自己的投资收藏哲学。 有人笑言,今年两个人最红:一个是刘谦,一个是刘益谦。若按名字字面理解,“益”就是更加的意思,显然后者影响更甚前者。 发狠的收藏家 11月11日,北京瀚海15周年庆典拍卖会宫廷专场上,“清乾隆青花海水红彩龙纹如意耳葫芦瓶”亮相。起拍价1200万人民币。 此前,市场传言“毛毛对该瓶志在必得”。不过叫拍之时,刘益谦并无战意,他依旧慵懒地翻看手边的拍卖画册,间或出门抽烟。 “拍卖前,我和一收藏界的朋友说好,5900万价格之内,我不出价。他要拍到,我恭喜他。”刘益谦对CBN记者说。 北京瀚海拍卖公司为了15周年的这场拍卖,特意从库房拿出一批珍藏品,该乾隆御用葫芦瓶便在此列,标明“估价待询”。 拍卖场上,举牌迭起,价格迅速翻番、再翻番。刘益谦依旧不为所动。等叫价高达5700万时,刘益谦第一次举牌,叫价5900万。此时只剩下一电话竞投与刘益谦争锋。 刘益谦喜欢有人争的场面。“越贵的东西越有人争,越有人争的东西越是好东西。”这是他投资艺术品的简单判断。这似乎跟他在股票市场上的理念相去甚远。 事实上,这已不是刘益谦第一次在拍卖场如此大手笔。今年以来,刘益谦以“创纪录”的形式买下的东西还包括:在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以6171万元拿下宋徽宗真迹《写生珍禽图》,以4043.2万元拍下了陈逸飞作品《踱步》,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5824万元拍得宋人《瑞应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8578万港元拍下清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龙”宝座。秋拍刚过半,刘益谦已经砸下4个多亿。 这在拍卖场制造的“刘益谦效应”让人忍俊不禁:拍卖前,收藏家之间会窃窃讨论,“毛毛来了没有”、“毛毛看中了哪个”…… 而在上海收藏家颜明看来,“毛毛”是和台湾大收藏家林百里同档次的收藏家,个人收藏之巨应是大陆首位,“他的收藏抵得上一个博物馆的收藏。” 走进刘益谦的别墅,你会发现几乎近年来国内各大拍卖公司推出的珍品都被他搜刮至家中。清宫廷皇家收藏著录《石渠宝笈》中记载的珍品,刘益谦有三十多幅,清初“四王”的作品,刘益谦藏有“三王”,并一直遗憾于“这么多年没在拍卖场看见王时敏的珍品,否则就齐全”。客厅中悬挂的是刘益谦上世纪90年代以200多万买下陈逸飞的《提琴手》,夹道中、客厅边角堆满了各种油画、雕塑…… 不过刘益谦并不自认是个有眼光的收藏家,他说自己靠的是耳朵——他下面有一批可供咨询的古玩专家。甚至拍卖的预展,他都很少参加,而是拿着拍卖公司寄来的画册,看中了就在页角打个褶。记者看到最新的一本瀚海15年的拍卖画册,上面大约打了十多个褶。而这些打了褶的页面间,都已夹着一张拍卖公司的成交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