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举军品收藏处的两间屋子可利用的空间全部用上了,唯一的空当处放了一个茶盘,喝茶会友是他最喜欢的事情。来的人并不一定都是特别懂行的,但他并不介意每天重复地说这些军用品背后的故事。 仅仅27 岁的罗鹏举已经是国内知名的军用品藏家、商业军用品卖家了,他那个被若干明星、时尚杂志、导演登门拜访过的收藏地,却在一个非常不打眼的小区,九曲十八弯找到后,看见的是一栋很普通的商品楼。 打开门,大概所有人都会和我一样震惊:首先看见的是两面墙的徽章、肩章,来自于世界各地、各个时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着。地上放着一些商用的军用品;另一个屋子里,几排衣架上密密麻麻地放着来自于全球各个角落的军装,大多是服过役的;衣架的两头是两个展柜,里面有各种小件的军用品,以徽章居多。 “不过,最精彩的并不在这儿,我放家里私藏了,那些是只能我看的东西。” 二手军品应该叫“服过役的” 罗鹏举成长于部队大院,从小见得最多的是军人、军装、绿色,在他眼里军装是最美、最男人的。上小学时,罗鹏举偷偷穿叔叔的旧军装,小小的身体晃动着大衣服,努力地走出军人的步伐,一路溜到主干道上,被巡逻的纠察抓到了,当即撤下了他衣服上的肩章。 而在这个事情发生前,罗鹏举就已经开始了收藏。只是小时候,“收藏”这个词更适合换成“好奇、喜欢”。他的第一件藏品来自于叔叔,是他的徽章,至今还保留着。除了自己叔叔的,他还去搜罗大院里其他当兵的哥哥、叔叔们的旧东西:水壶、腰带、的水杯、磨破的军用皮带……只要是用过的,在他眼里都是宝贝。 说到这里的时候,罗鹏举特意强调了一下:“每个行业都有行规,比如说,你看这些军装,都是穿过的,有的甚至是上过战场的,你不能说‘呀,这是二手的’,要说‘这是服过役’的,不然我不乐意。” 对所有藏品,罗鹏举都是如此认真。 “我的衣服也会借,只要大家谈好价格,你就拿去。但是要交押金,并且比较高。我的要求是,拿走的时候什么样,回来就要什么样,不能为了佩戴额外的东西在衣服上扎针眼,归还的时候,衣服必须是手拿着的,如果我看见是卷起来用袋子提着来还,我肯定会生气。”罗鹏举表情严肃——事关军装这些藏品的事儿,他一点也不会马虎。 隔着玻璃门看,展柜里整整齐齐摆放着若干徽章,他认为哪个比较精彩,就打开门,然后很小心地拿出来,如数家珍。而那些军装、刀、眼镜、戒指……同样如此。在这些复杂的藏品故事背后,是罗鹏举家里几千本关于军事的书籍,也是他十多年来满世界飞行寻找宝贝的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