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情缘──记古典家具收藏家郭桦

2009-04-14 00:00 来源:编辑部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每一件古家具都是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近年来,内地收藏古典家具之风日盛,成为众多“淘宝”者的新宠。河南郑州的郭桦女士便是这众多寻宝者中的一员,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目前拥有各类藏品千余件。
藏品丰富像小型博物馆

    走进郭桦的家,笔者迅即被古家具散发出的浓烈气息所包围,既弥漫著木材特有的清香,又蕴藏著岁月积淀的味道。看着里里外外一件件古色古香的精品,简直就是一座小型的家具博物馆。大厅中,明式花梨木的高腿柜、类似沙发的罗汉床、紫檀木条案、老红木的供桌、黄花梨木的屏风、官人放帽子的帽架、小姐饮食起居的拔步床、皇帝御赐给宰相的牌匾、能转动桌面的牌桌,琳琅满目,五花八门。而这仅是郭桦藏品的一部分。除了家中的精品摆设,郭桦还有专门存放这些宝贝的仓库。她得闲无事便喜欢到仓库里翻一翻书、看一看藏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郭桦津津乐道地向笔者介绍她的宝贝:栩栩如生、精致复杂的九龙壁屏风,颇具皇家风范。仿如一间独立小屋的拔步床可以让人在其中饮食起居而足不出“床”。俗称“气死猫”的食品柜设计精巧可爱,柜门如栅栏,食品放入其中,既可通风,又不会被猫偷吃,因此而得名。
   

    她指著一张镶有大理石面的木桌带四个同样镶面的圆櫈说,民国年间已经少有大块的红木材料了,这套家具桌面、櫈面均用大理石制成,而上好的红木边料也就做个桌櫈的边框,“我这套桌櫈应该是当时红木稀缺只能拼小件的历史见证,但它巧妙的运用不但不失典雅,反而更有味道。十分感谢古人把这么美的东西留给后代,而我又有幸拥有它。”另一张造型典雅、体形硕大的清代雕花双月洞床颇引人注目。郭桦介绍说:“这是用名贵的黄花梨木制成的,用料考究,雕工精细,每一个图案都有很好的寓意,平安富贵、连年有余、早生贵子、一路连科等,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愿。”这张大床是几年前她在南方某地购得,又专程从千里之外托运回来。在众多藏品中有一套价值不菲的门扇,共由三十块门板组成,每一块的正反两面都手绘著精美的图画,三十块门板拼在一起恰好讲述一个故事,好似连环画。令人惊讶的是,郭桦还收藏有古代官员所乘的轿子,大堂上悬挂的匾额等官家的用具,郭桦笑言:“我这一套东西摆设起来,就可以升堂了。”

    为收藏跑遍半个中国
   

    郭桦与明清古典家具结缘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她正要装修,可逛遍了大大小小的家具城,也没有发现一件中意的家具。后来她去到浙江一处古玩城,看到一个清代的小柜子,结果花了三百元人民币买下来,成为她的第一件藏品,回到家里越看越中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踏上了古典家具的典藏之旅。

    谈起这十几年来的收藏历程,可谓是苦辣酸甜,五味俱全。郭桦最初缺乏经验,也曾像大多数入门藏家一样上过当。有次听朋友说在外地有一件古家具,郭桦便风风火火赶了过去,在路上还像过电影一样将过去自学的古典家具知识温习一遍,可当她满怀期望地看到家具时,却发现并非真品。「哪里怕上当我也不后悔,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了,不是花十几、二十几年就能弄明白的,我要用我这一生的时间去琢磨。」有时为了淘一件家具,郭桦一天只吃一顿饭,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可当辛苦忙碌后最终淘到一件真品时,那种感觉比吃鲍鱼大餐还要满足百倍。

    为了收藏,郭桦经常在外奔波,难免忽略了家人,可家人依旧支持,只是担心她的身体吃不消。郭桦告诉记者:“我的娘家人其实很反对我干这个,他们主要是心疼我,我妈妈说你有个安稳的工作,没事了在家带带孩子多好,整天在外面跑,多累啊。我现在常常要瞒著他们,他们问起来,我就说收手了,其实哪里能放得下啊!”

    这十几年来,郭桦跑遍了半个中国,北京、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青海、甘肃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每次外出旅游或者出差,她都要到当地的古玩市场“淘宝”。有次在北京看到一件心仪的古家具,由于价格太高,当时未有下决心买,回家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买下来,可赶到北京后,那件家具已经售出,让郭桦后悔莫及,虽然事情已过去了几年,可当郭桦向笔者说起此事时,仍是一脸悔意。

    半路出家的郭桦没有鉴别古典家具的底子,很多东西买的时候并不太懂。但她非常喜欢明清家具的艺术造型结构,而且越搞不懂就是越好奇,越发想搞懂每一件家具的作用、来历、价值。她没有拜师,而是从一本本的专业书籍上找答案,所以,家中成柜的书也成了她的一大藏品。  

    当笔者问及郭桦为何如此醉心于古典家具收藏时,她说:“可能是我的名字里带木,所以前世注定我跟它们有缘吧。每一件古家具都是一件不可复制的艺术品,从这些精美的家具中可以品味出古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要感谢这些家具,他们给了我美的享受,我一有时间就会坐下来静静欣赏。”

    曾经有人监赏了郭桦的收藏后问:“你卖不卖?”郭桦答:“不卖”。此人又问:“是不是价钱不合适,如果是出高价呢?”郭桦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多少钱也不卖,这每件藏品都象是我自己的孩子,谁又会舍的把自己的孩子卖掉呢!”
    古家具升值潜力巨大 

    郭桦表示,自从收藏明清家具以来,自己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她介绍称,明代是中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明式家具风格简洁、明快、质朴,雅而致用,俗不伤雅。其造型讲究线条美,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达到了美学,力学、功用的完美统一。其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著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的合璧,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繁复奢华的风格,并在乾隆年间达到巅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镶嵌的运用更为普遍,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钿嵌、百宝嵌、珐琅嵌乃至玛瑙嵌、琥珀嵌等,流光溢彩,华美夺目。

    在用料方面,明代家具主要以黄花梨木、鸡翅木、铁力木等为主要原料。明末时期这几种木材越来越少,紫檀木开始为人所用,成为家具用材的「新贵」。明代手工业发达,与东南亚贸易频繁,紫檀等原木源源不断地运来,造就了明式红木家具的辉煌。乾隆年间,紫檀木也越来越少,于是人们又开发了新材种──老红木,因此清中期以后直至晚清、民国时期的家具多用老红木制成。正是因为可用之材的稀缺,使得明清家具受到了藏家的持续追捧。其市场价格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幅度增长。

    2004年,一件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就拍出了一千一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刷新了内地古典家具的最高成交价。郭桦表示,目前内地存世的明清家具仍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存在著巨大差额,故未来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公司标志
编辑:小米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