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覆 后车戒 初创品牌之9戒(2)

2010-05-26 08:10 来源:全球品牌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当PPT、ITAT、ZARA名动一时时,很多服装人眼睛为之一亮:原来服装或品牌可以这样做的!但他们成功的背后各有各的背景或者资源,你摸着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了吗?东施之所以变不成西施,不是化妆品的错。品牌不是简单的模式抄袭或复制。有品牌经营者这样说,别人可以拷贝我的模式,但不能拷贝我的苦难,不能拷贝我不断往前的激情。   

    戒3 迷信“营销”

    本土服装多年的品牌经历和营销经历,打造了很多成功的品牌,创造了很多精彩的营销案例,但同时,也催生了很多“伪营销”。

    营销是4P组合,是4C组合,但更是企业或营销人对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满腔的热忱、关注和理解,更是企业或营销人对服装(或产品)坚持不懈的热情、投入和创新,更是企业对经营、对管理孜孜不倦的经历和追求,更是企业对员工、对团队、对社会殷切的责任心。

    营销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传销,更不是励志的成功学。

    营销不仅是策划,不仅是销售,是从品牌定位、产品策划开始到实现销售并获得顾客满意的全过程。

    定位不是画地为牢,自己主观地画圈。定位不能太笼统、太模糊。不要太迷信所谓的“出位”或“插位”,那只不过是对定位的置换而已。对品牌或产品进行准确、明白的定位,与其迷信所谓专家的理论,不如用心去摸透市场和消费者,用心去做STP,选择适合自己的市场;不如客观的进行SWOT分析,弄明白自己现在的状况、经营方向是哪里,如何实现经营战略。

    市场是品牌经营或营销的源泉。关于市场和消费者的种种资讯,关于行业或时尚的种种动态,是做好品牌和做好营销的前提。所以,对市场和消费者多一些研究,对行业和资讯多一些关注,建立快捷的信息收集系统,保持敏锐的市场触觉及决策反应能力至关重要。

    很多企业太关注所谓的营销技巧,而忽略了营销本来的东西,如对市场深入了解、对消费者的密切关注,如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不懈追求,如对供应商、经销商、消费者、员工团队及社会的责任等。

    营销不是点石成金的法宝,不是万能的。营销是针对市场、结合企业资源的经营智慧和执行力。用句通俗的话说,营销就是来自市场,回到市场的策略和执行。   

    戒4 “中国式”产品开发

    知识产权一直是本土品牌服装设计之痛。

    一方面因为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之初的服装企业很多靠抄版、仿版赚满了第一桶金。正因为这样的设计远比原创设计来得容易,所以这种做法一直让很多企业难以割爱。虽然现在不少知名品牌越来越重视原创设计,但同样面对“李鬼”束手无策。因此,不但国内批发市场“千牌一面”的现象大行其道,就是在一些品牌市场“李逵”与“李鬼”同场竞技的现象并不少见。

    另一方面,ZARA等品牌的“买手”,更让国内很多无心或无力致力于原创设计的服装企业似乎找到将抄版或买样衣视为设计开发的理由和捷径。

    本土品牌早期用“拿来主义”进行设计开发属无奈之举,有其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但如果现在及将来本土品牌仍对知识产权不重视,仍热衷于抄版不止,那么,本土品牌会继续陷于“千人一面”的境况,并且整个行业会置身于恶性循环之中。

    戒5 品牌经营不是“画饼充饥”,特许经营不是“只圈不管”

公司标志
编辑:微凉
连天红 品牌传播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