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让奢侈品行业人士欢欣鼓舞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力在未来几年还会逐年增强。摩根士丹利指出,当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之后,奢侈品消费将急剧上升,而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会呈现“爆炸式”增长。万宝龙(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陆晓明告诉记者:“很多的奢侈品品牌目前都只扎根在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但还有80%拥有很强消费能力的人是生活在二三线城市,也就是说,其实中国还有80%的奢侈品市场尚未开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的交通城市化和资本金融的大力发展,将会推动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大发展。”
为何没有中国品牌奢侈品 如此诱人的市场,引得众多国际奢侈品品牌纷纷“抢滩”中国。那些开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奢侈品门店自不必说,就连原本只在摩纳哥等“奢侈国家”举办的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会去年也改在中国举行。但在这场发生于中国本土市场的商战上,却几乎看不到中国品牌的加入。“在中国这块肥沃的奢侈品消费土壤上,国外的顶级制造商一直是不折不扣的歌者,而本土企业最多是扮唱的配角。”一位与会人士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奢侈品专家卢晓告诉记者,奢侈品需要具备六个功能:绝对优秀的质量、完美的制作过程、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传奇的品牌故事、物品的稀缺性和独特性、高级美感和多级情感以及非功能性设计。“以这六个标准来看,中国的确是没有奢侈品品牌。” 目前受国人追捧的都是国外的奢侈品大牌 其实,中国古代故事中倒是不乏奢侈品传奇。东北虎时装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艺术总监张志峰给记者举了三个例子,一是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通过当时的波斯把中国最好的丝绸带到罗马,引起罗马的中国风潮;二是在唐朝,当时的服装品种多样、色彩丰富,曾经流传至国外,现在有些晚礼服设计中还可以看出唐服的影子;三是在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把中国的瓷器、茶叶等输送到海外,受到很多外国人的追捧,“以现在对奢侈品的定义来看,中国茶叶、瓷器、丝绸等其实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只是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制约,中国茶叶、瓷器、丝绸等还没有来得及形成品牌”。张志峰解释。 而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制度相对完善、经济环境也比较宽松,为何中国还是没有发展起本土的奢侈品品牌?卢晓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因为奢侈品品牌都是经过了时间、质量和资本积累,才能达到这个层次的,而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这么短的时间,是远远不够打造一个奢侈品品牌的;二是由于中国长期的资本短缺,资本配置的渠道不畅通,使得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资本能够输入到品牌的内涵、奢侈品的塑造以及科研上去,品牌很难有足够的生命;三是由于奢侈品的运营模式与一般产品完全不同,又是“舶来品”,而目前国内真正懂得奢侈品运作的管理人才少之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