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剥夺"我的权力

2010-04-17 09:33 来源:中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其实,我们差点就和正在当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失之交臂了。”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童趣)总经理侯明亮在谈到自己的拳头产品《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时,道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童趣自2007年与原创动力合作以来,已开发《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产品160余种,销售图书1500万册,销售额近2亿码洋。“这在出版界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但当初童趣却将这棵“摇钱树”两次拒之门外,差点与其“失之交臂”。不过最终决定留下《喜羊羊与灰太狼》并作为重点项目开发,却是每一位员工努力付出、共同参与的结果,侯明亮将之归结为团队智慧的功劳。

  作为管理者,侯明亮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要使出浑身解数,挖掘、激发员工100%的潜能。英国组织理论专家S-A·里扬说:“人们的潜在能力一贯是超过其授权机遇的。”人在被任用中,授权给他们的工作与责任总是低于其实际能力,有很大一部分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就是潜能的浪费。

  在侯明亮看来,这些“招数”可以是透明的薪酬体系,可以是公平的竞争环境,甚至还可以“让员工剥夺我的权力”。总之,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真正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

  “充分授权对员工是信赖和尊重。正是出于对员工‘眼光’和判断的信任,才让童趣留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 “3年前,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喜羊羊与灰太狼》,是我们和电视台共同运营出了这个品牌。”侯明亮回忆当初,原创动力初次找到童趣合作遭拒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因为“它是用Flash制作的,这在当时很不看好,一般的动漫作品至少用二维技术,央视拍的动漫都用三维。”

  2006年8月原创动力再次找到童趣,但童趣只是让他们留下资料“再研究”。不过此时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度。2006年底,侯明亮加入童趣团队,《喜羊羊与灰太狼》重拾案头。侯明亮和大家一起看完样片后,觉得片子“故事性强,很顽皮、诙谐,符合小孩的特点。”尽管如此,他还是把决定权交给了自己的团队。

  员工们带着样片走进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幼儿园和学校,不断进行各种尝试,观测孩子的反应,收集他们的意见。在此期间,负责此项目的员工还把样片带回家给孩子看。一位徐姓经理在家中放映片子做“试验”时,意外地发现女儿看得很入迷,“我女儿对一般的动画片是看不上眼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员工们发现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或者一些小学生很喜欢“喜羊羊”这个形象。将各种信息综合反馈后,负责项目的团队将意见汇总给侯明亮。他仍然和团队一起探讨,鼓励员工说出自己的看法。

  “既然市场调研效果不错,可以一试。”他信任团队的“眼光”,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为大家减压。他认为童趣与其开发一个新品种,不如借助已经成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形象“借力打力”,推广成本低。侯明亮还和员工们一起算账,给他们打气,“大不了赔了,也没有多少钱。”而原创动力主动找到童趣,说明目前“没有人和我们抢版权,风险小。”

  在侯明亮的鼓励下,大家一鼓作气将这个项目当作重点项目开发。事实证明了集体的“慧眼”对市场判断无误。2007年,童趣和原创动力签订协议半年后,《喜羊羊与灰太狼》已经火遍大江南北。“首印就印了8万套,不到20天卖断货。”

  这些成果是由120名童趣的员工共同造就的,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2岁。这也吸引了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李东东。2010年农历正月十五还没过,李东东就到童趣视察工作。看到这么年轻的编辑,她很惊讶,侯明亮指着某编辑室的人员告诉她,“别小瞧这5个人,就是他们在做《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图书,去年给公司贡献了一个亿的码洋。”

公司标志
编辑:佚名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