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刚柔并济的领导艺术(3)

2010-04-12 13:24 来源:中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忍耐。

  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靠的就是它年复一年的腐蚀。在强敌和困难面前,忍耐方能致胜,俗话说:“两强相遇忍为胜”。忍就是以柔克刚。

  毛泽东也是很能忍耐的。井冈山时期,王明路线使他蒙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他被撤消了党内的一切职务,仅保留了边区苏维埃主席一职。但毛泽东沉得住气,他深信真理是在自己手中,耐心地说服别人,等待别人的觉醒,等待时机成熟。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他指出:“有利情形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坚持才能战胜困难,忍耐才能获得最后胜利。在危急关头,毛泽东更是沉着忍耐,临危不惧。转战陕北时,敌人大兵压境,形势十分危急。但毛泽东从不慌张,从容若定,敌人的炸弹横飞,他认为只不过是几块钢铁而已;敌人离他只有十多里路远,他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毛泽东的大智大勇,极大地鼓舞了陕甘宁边区及各个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在毛泽东领导活动中处理重大问题表现得刚柔适度,恰如其分。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在总的目标上、方针上、路线上,毛泽东具有坚定的原则性,一点也不让步;但在具体的作法上,在具体政策上,他又具有灵活性,能实事求是地依据矛盾的转化来适时地转移工作重心。他认为,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因时而导、因地而宜、灵活机动,能更好地坚持原则性。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典范。在谈判中,他始终坚持经以民主为原则,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原则,毫不动摇;但在一些非原则的具体问题上,又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宽宏肚量。建国以后,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共产主义的目标,这是毛泽东所考虑的最大的原则,在这个问题上,他始终坚持,不容有丝毫的更改;而在引导人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在制定具体政策的时候,却又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不过,到了晚年,毛泽东策略思想上的“灵活性”就越来越小了。

  ——民主与专政的结合

  毛泽东虽然对人宽仁、温柔、对人民具有爱心、同情心,但他并不主张一味的宽仁,一味的爱。他认为,爱也是具有阶级性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果对敌人也“爱”,也“仁慈”,那就是对人民的残忍。因此,对敌人必须专政,“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这是把民主与专政结合起来,把柔与刚,宽与猛结合起来。

  ——“虎气”与“猴气”相结合。

  毛泽东曾经说过:他身上既有“虎气”,又有“猴气”,以虎为主。就毛泽东性格而言,他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革命领袖,“反叛者”,又象农民一样朴素仁厚,象母亲一样慈祥;他十分幽默、风趣,又非常严肃认真;他既坦率、单纯,又精明复杂;他既猛烈(有时竟想到要做“马克思加秦始皇”),又温和柔弱(还替戏剧中的弱小者流同情之泪);他既有“甘当小学生”的谦虚,又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自信和高傲;他既具有成就大事业的耐性,又具有“只争朝夕”,不失分秒,当机立断的果断,坚毅。而这一切又均非有意做作,而全是出于自然。正是这种“虎气”与“猴气”的相合,造成了一个“则柔相济”的毛泽东,造成了毛泽东“则柔相济”的领导艺术。

公司标志
编辑:佚名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