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一位伟人,他推动了中华民族的飞跃。毛泽东认为,领导工作就是"两件大事":一是"出主意"做决策,二是"用干部"用人才。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尤其是他刚柔并济,把领导艺术演绎的非常完美,值得一生学习。
------诸葛长青
“刚柔”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一个常用概念。毛泽东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对之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其领导艺术中一个颇具有特色的重要部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刚,体现在毛泽东身上,主要表现在他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自尊自信、敢想敢做和不屈不挠。在对待敌人、对待困难方面,毛泽东的性格主要就是“刚性”。
——自尊自信、敢想敢为。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不畏强暴,不畏困难,总是勇往直前,没有什么能阻止得了他。
毛泽东自小就“自信人生二百年”,与他的挚友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为了锤炼自己,他经常到江河上击水,到闹市中读书。他举起批判与革命的大旗,提出:“天不要怕、鬼不要怕、神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敢于蔑视任何权威与神灵。他善于越过貌似强大的表面现象,发现其中的本质:“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教导人民要敢于斗争,敢干胜利。
当然,毛泽东并不是一个只会硬拼蛮斗的鲁莽家,他不断提醒人民要正视困难,指出“帝国主义又是真老虎”,“也会吃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善于斗争,善于胜利。
——反对投降,反对妥协。
对待强敌,他有一句名言:“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要学景阳岗上的武松”。对待困难,他有一个著名的公式:“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从未有过妥协和投降,充分表现了革命的坚定性。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毛泽东提醒人们,对于国民党中的右翼及伪装成“左翼”的人,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并针对陈独秀放弃革命武装的错误观点,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抗日战争中,他批判了“亡国论”、“妥协论”,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要共产党交出全部武装,然后让共产党到他的政府里去当官。毛泽东针锋相对地指出:“人民得到的权力决不能轻易地交出,一支枪,一粒子弹,都不能交”。当国民党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之际,再次玩弄和平,妄图“划江而治”时毛泽东指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将革命进行到底。正是由于毛泽东具有这种革命的坚定性,才使我党在历次紧要关头,站稳了脚跟,挺住了腰杆,免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
柔,这是毛泽东对待人民、朋友、同志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