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错管理”的设计思路和基本原则

2010-03-29 14:48 来源:BSI中国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在企业管理中,防错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在企业管理的质量和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不同文化和控制角度分,有关防错的概念比较多,且在相关管理书籍和ISO标准中也有相应的要求或描述 (ISO90047.6ISO/TS169497.3.3 8.5.2.2)。具体异同点见下表:

 

目的

时机

对象

对策

Poka-Yoke

防止重复
发生或不
合格流出

已发生差错

强调人的差错

防错装置,检测

Mistake proofing

防止重复
发生或不
合格流出

已发生差错

各种差错

再发防止,检测

Error proofing

消除或降
低不符合
的发生

潜在差错

各种差错

预防为主

  注:在APQP第一版认为mistake proofingPoka-Yoke含义基本相同。

   防错(Poka-Yoke)是丰田生产方式(TPS)两大支柱之一自働化jidoka”的核心之一,它是由丰田工程师Shigeo Shingo创立的一套品质管理方法。在日语中Yoke是防止的意思,Poka是疏忽错误的意思。与安全管理中优先考虑设备本质安全化类似,Poka-Yoke首先关注通过设备来实现作业自动化和工装的防呆化来实现品质控制的零缺陷,其次才是人员技能、品质意识的提升与管理改进。有关Mistake proofingError proofing的区别解释,在APQP(先期产品质量策划)2008版中是这样描述的:前者是一种对已发生失误的识别技术,常用于重复性活动或任务中,以防止不合格流动到下工序或最终顾客。后者是对潜在过程失误的探测技术,并通过产品或过程设计来剔除或降低其导致不合格发生的可能性。
它们之间既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有控制理念的差异(狭义和广义防错理念的不同侧重点),本文试图从广义的角度对防错做一阐述。
 
     
一般来讲,实施防错管理对策可以让公司获得以下四大主要功效:

·         消除无谓的错误,增加利润率;

·         减少浪费的时间,提高生产力;

·         消除漏出,可提高顾客满意度和质量绩效;

·         不断改进产品、服务或程序,提高企业信誉。

   综合各类企业使用防错的应用经验,以及实施效果与成本考虑,在实施防错对策时,如下五大基本原则可供参考:

 

对策/方法

效果

消除Elimination

断根/保险,设计变更

替代 Replacement

(原理/材料/方法)替代,
(
空间/时间/条件/整体与局部)隔离

简单化 Facilitation

自动化,限位,信号放大,计数,
顺序/互锁,层别

检测 Detection

警告/中断,复制,符合测试,
设计验证,特殊检验

缓和 Mitigation

缓和

   既然防错措施有这么多好处,怎么利用和实施呢?目前虽有不少这方面的书籍,但是相对比较杂乱和零散。笔者总结以往工作经验,整理出如下的防错对策/装置的实施基本步骤:

 

* (潜在/现状)问题识别:明确对象问题的矛盾所在,并定义理想状况。
  FMEA(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TA(故障树),PHA(预先危险分析)等是常用的问题识别、分析,以及优先项目筛选的工具。

** 目前,很多企业的防错/防呆措施基本是针对作业疏忽而拟定。

公司标志
编辑:李永江
连天红 经营管理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