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吉祥绘画图像的意义、风格及特征(4)

2010-06-21 14:43 来源:秦艺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而此时,吉祥绘画所显示的也是这种特色。宋代工笔重彩绘画大兴,吉祥绘画也显示出这一特点。宋赵佶《芙蓉锦鸡图》画芙蓉二枝,锦鸡一只,枝叶繁茂,芙蓉盛开,双蝶飞舞,一派生机,生动表现了锦鸡的动态和景物的呼应,笔法工细,设色艳丽,近似黄筌画派的风格。赵佶的另外一件作品《瑞鹤图》也是如此,描绘祥云缭绕的晴空中庄严的殿堂,二十只丹顶鹤飞翔在宫殿的上空,有的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上,上下左右之间有机呼应,以景物的疏密错落,烘染出飞翔的动势和仙鹤呜叫的声响。还有,南宋李嵩《花篮图》绘藤编花篮一只,篮中插满各种春花,如牡丹、茶花等。画法极为精工,设色浓丽,展示出的显然是宋代院体花鸟画的特点。

    而元代颜辉《李仙像》则体现出元、明之际人物画发展的趋势。此图画铁拐李披发眦须,狞目斜视,袒胸赤足,生动地刻划出仙人怪异的形质。笔法苍劲,衣纹粗笔写意,浓墨烘染,风格雄奇,开吴伟画风之先河。铁拐李为八仙中的人物,描绘他显然具有避邪作用,因而也理所当然理解为吉祥绘画。就这一点来说,王渊《桃竹锦鸡图》则表现出墨画墨禽在元代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反映出一种新画风得以确立。水墨画双栖于桃竹石间的锦鸡,锦鸡羽毛粗,间而形态生动;花叶用水墨点划而成,利用墨的浓淡来表现叶子的阴阳向背;墨竹双钩法为之,笔力挺劲;水用线勾,湖石的勾皴方劲粗犷。全画笔墨稳定凝练,气韵苍古,是元代花鸟画由“色”向“墨”过渡的代表作品,为明代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就画面来讲,《桃竹锦鸡图》很显然是一幅吉祥画。其它如山西博物馆藏的《画石锦鸡图》、上海博物馆藏的《竹石集禽图》也是如此。

    明清写意画崛起,吉祥绘画也呈写意化发展,人物画、花鸟画都是如此。明代刘俊《刘海戏蟾图》是一幅典型意义上的吉祥绘画,画中刘海身着长袍,飘游在海上,天空祥云飘渺,脚下海水滔滔,更加烘托了刘海不同凡人的仙人气质。语滨《麻姑献寿图》麻姑形象端庄,手持白拂,回眸伴行的捧持祝寿仙桃使者。衣褶飘举如凌风飘行于云海,和善地注视桑海大地,为人间增寿降福。人物造型优雅,风姿娇楚,衣褶线条富于动势及装饰美,使画面洋溢着神奇祥和的韵味。孙克弘《葵石图》画蜀葵两枝,茎株直立与挺拔的湖石相衬,叶片繁茂,盛开的葵花作淡赭石色。蜀葵用双勾花,笔法工整,构图新颖。蜀葵图一般于端午节期间悬挂。陆治《端午佳景图》也绘盛开的石榴与蜀葵来点缀佳节,再以红色的山丹和寓有吉祥意义的灵芝来衬托画面,不但热闹,含义也更丰富。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