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花卉图案概叙(5)

2010-05-19 08:20 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中期吸取了外来文化的营养,如欧洲巴洛克、罗可可的艺术形式,纹样艳丽豪华,构图排列繁密,花形刻画细致,写实性高。晚期则喜用折枝花,大朵花,缠枝花,花形丰腴多态,自由大。青花瓷器上的写意花鸟画,风格粗犷奔放,用笔简练,形态传神,与当时的文人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工艺精湛,色彩配置丰富。多色锦缎织物,团花刺绣及粉彩器等,吸取工笔花卉晕色方法,颜色由深到淡,自然丰满。此外,装饰细密繁缛,也是清代晚期的装饰风格特点之一。装饰思想与结构范围中国花卉植物装饰艺术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民族特色,反映民族审美意识的装饰思想、造型规律和结构范式。
    (一)装饰思想第一强调和重视理想的境界和寓意表现。中国花卉因美的感性形态和人格化的理想象征而成为人们重视的审美对象。花卉植物装饰纹样创作,体现了艺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许多花卉被赋予不同的含义,从民俗、历史、宗教、文学、传说等各方面取材,以为创作的基础,而以象征,谐音、会意、借喻等方法出之。其中吉祥寓意图案反映了普通人群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受到广泛欢。第二重视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中国花卉植物装饰,重视结构形式的生命感和流动、律动感,不追求自然形态的逼真临摹,讲究结构形式之间的有机关系,力图通过流动的线性结构来展示对象内在的生命活动,这与中国绘画追求「神似」的思想是一致的。一幅好的花卉作品,用艺人习语来说就是「画活了!」「活」字正是生命感和动感的体现。中国花卉纹样少有标本式、花束式的构图,而别于世界其他国家,自成一格者,关键在此。S形骨架的缠枝花,卷草纹的格式,成功地表现了花卉的生命律动。唐草纹的一些作例,纹样如水流宛转,回环往复,表现缠绵不息的意境,使人感到不可遏止的生命力和动感。
    (二)造型规律中国花卉纹样的造型规律,与中国传统图案的一般规律并无二致,基本的有:(1)夸张与简化。如将牡丹曲折多裂的花瓣形态夸张,再简化组成代表性花型;又如五瓣梅花藉此概括其特征形态。(2)添加与组合。把不同形象的花朵组合在同一缠枝茎蔓之上。一株花树同时盛开着牡丹、荷花、月季等多种花;「花中套花」、「叶中添花」等造型手法在花卉纹样中屡见。(3)重复与求全。重复,如彩陶图案中花朵、叶子形象的反覆运用;这也是二方、四方连缀法之肇端,同时也给出了虚实,阴阳对比调和、点线面的对比调和的艺术表现问题。求全,在表现荷花时,例如在不大的空间里,把花、梗、叶、藕、莲蓬、莲子及将鸟的脚、蹼及水下的鱼一并画出。(4)抽象与综合。如「唐草纹」、宝相花是综合了多种花、叶的形象而创造的纹样;汉花「茱萸纹」是一种抽象的花卉纹;太极图、形图是表现哲学宇宙观、表现光明抽象图案,它们在花卉纹样造型中时有用。
    (三)结构范式中国花卉纹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成功地创造了一些经典性的结构范式,如卷草纹、缠枝花、穿枝花、宝相花、团花等,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卷草纹基本结构在原始彩陶饰纹中就已具雏形。在商周青铜器、陶器上的卷草纹呈不规则S。战国铜饰部件上的卷草纹取均衡对称结构。秦汉时期的卷草纹已具S形骨架,但叶子与茎蔓尚无区。魏晋时期,卷草纹已分叶、茎,奠定了卷草纹的基本格式。卷草纹又称蔓草纹,采纳了缠枝花、宝相花的造型特点,多呈二方连续纹样或多变的带形边饰纹样。敦煌晚唐196窟东壁边饰,长达数米的卷草纹,写实与抽象手法并用,装饰意趣浓郁。唐代卷草纹、缠枝纹、蔓草纹三者并无严格区分。卷草纹历代多用作建筑、陶瓷、织绣、漆器等的装,有的以花为主,有的以叶、茎为主)。这种装饰纹样流传到日本,称为「唐草纹」,对日本古代装饰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缠枝花枝叶沿波状线或交切圆的外缘线连续,构成方向相反的长弧。茎上生枝叶,出苞花,可以向二方或四方延绵生长,也可与人物、鸟兽、草虫组成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最早的缠枝花纹见于战国丝织物,构图受几何骨格的制约,较为规矩古朴。唐代的缠枝花多为二方连续纹样。敦煌石窟的缠枝纹,用综合、抽象的变形手,花形瑰丽雍容,有香玉之质。缠枝纹又有缠枝牡丹、缠枝莲纹等之。宋元明清时期,民间美术在缠枝花基础上,发展了「穿枝花」、「串枝花」等格式,常以飞禽穿插其间,如「凤穿牡丹」、「串枝莲」等。宝相花蔷薇属,形大色丽,为蔷薇之别种。宋范成大诗:「雪白荼蘼红宝相,尚携春色见薰风」。工艺美术中的宝相花不是这种花。最早的宝相花纹出现于北魏石刻装饰中。花形综合了荷花、牡丹、水仙的特征。到唐代则主要以牡丹、荷花、大理花的花朵、花苞、叶片、花托为素材,经夸张组合而成。唐代丝织物及敦煌壁画中的宝相花至为典型,以四向对称或多向对称放射规律组成圆形、菱形或方形的装饰纹样。每一层花朵、花苞、叶子基部中心,镶嵌最鲜艳、最饱和的小块原色,依不同明度,逐层退晕,显现玉石镶嵌一般的华丽效果。写生形团花团花就是把纹样组成圆形的图案形式,多用于织绣、陶瓷图案。圆形的构图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彩陶纺轮图案中;在以后的商周青铜器、玉器;秦汉瓦当;隋唐织锦、铜镜中的联珠纹、宝相花纹等,都有团花图案。写生形的团花图案始于唐代,如图版「花树对鹿团花纹绫」,在敦煌壁画的菩萨服装上也见之。宋元时期的团花强调纹样的写生形,圆形构图逐渐完善,其后的织锦,刺绣和陶瓷多用之。近代民间美术的彩绣、挑花图案,发扬团花的优点,用之于写生形的花鸟鱼虫等题材,寓吉祥之意,如「百花争艳」、「如意牡丹」、「梅兰竹菊」、「富贵长寿」、「鸳鸯芙蓉」等等,格局一新,涵蕴兹大。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