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四水脚]
这十二章纹自出现开始,虽历经两千多年的朝代更替,因其意义深刻,始终保持着原始的形态,几乎没有改变,这也是其他普通装饰图案无法比拟的。十二章图案传说在虞舜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使用了。只不过在现有出土的甲骨文中没有发现明确的文字记载,但是据《虞书·益稷》篇中记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即绘),宗彝、藻、火、粉米、黻、黼、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②这是记载最早的关于十二章图案的书籍。在《虞书》中的这种记载,大概是周代史官们对前代的追述。这样看来,上述的所谓日月等十二种纹样,用五彩色施于衣裳上,即十二章花纹在周代以前就用画或绣的方法施之于最高统治者的衣服上了。说明周代以前就已经使用十二章图案,并且一经出现就成为最高统治者的权利象征,具有政治意义。以后各代帝王的礼服上都装饰有十二章纹,只是十二章位置、色彩略有变化。
![]() [图五十二章]
清代的冠服制度是中国服饰史中最繁缛复杂的。他们对于十二章纹的形状、色彩、位置等都作了十分细致严谨的规定。但是在乾隆以前,无论是文献还是实物都没有发现十二章纹的踪影。这也是伴随着清王朝讨论是否改装易服之事而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