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龙袍的十二章纹饰(2)

2010-04-02 11: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图二金龙纹—正龙]
 
    在龙纹之间,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纹等吉祥图案。五彩云纹是龙袍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衬托作用。红色蝙蝠纹即红蝠,其发音与“洪福”相同,也是龙袍上常用的装饰图案(图三)。在龙袍下摆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线,这里被称为水脚(图四)。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这寓意福山寿海,同时也隐含了“江山一统”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图三“洪福”纹]
 
    在这件龙袍上,寓意最深刻的却是十二章纹样,只是它们的面积都很小,再加上清代帝王礼服色彩鲜艳,图案丰富,使人们忽略了这拥有悠久历史、蕴含丰富的纹饰。这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分列左肩为日,右肩为月,前身上有黼、绂,下有宗彝、藻,后身上有星辰、山、龙、华虫,下有火、粉米。十二章纹发展历经数千年,每一章纹饰都有取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取其文也,会绘也;宗彝取其孝也;藻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取其养也;黼若斧形,取其断也;黻为两己相背,取其辩也。”①(图五)也就是说: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山,代表着帝王的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龙,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的处理国家的大事和对人民的教诲。华虫,通常囿为一只雉鸡,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蜼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则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火,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粉米,就是白米,象征着皇帝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黼,为斧头形状,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黻,为两个己字相背,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总之,这十二章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权力“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囿照临之内”。
公司标志
编辑:王丽萍
连天红 图案寓意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