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俗、社会生活与家具 民俗是随着人类生活而诞生,又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与社会紧密相关,民俗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居住、服饰、饮食、家具等等。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产生出许多民俗事象,这些民俗事象都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的民族感情、民族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生活模式,以及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随着奴隶制度的完善,奴隶社会的鼎盛期——周朝的建立,中华民俗也进入了规范期。周公主持了制礼作乐,制定了周朝的礼典——《周礼》,而后《仪礼》、《札记》又相继出现。这些古代的礼乐典籍,实际上是将民间大众相染成俗、相沿成习的许多风俗,加以整理、提炼和规范化,使之上升为有利于维护奴隶制度的礼俗。 春秋战同时,“礼崩乐坏” 带来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民间风俗冲破了“礼”的束缚,如泻之千里的决堤之水,得以迅速、广泛的发展.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大量民俗民风的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