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设计中的理性精神(2)

2010-04-28 08:22 来源:设计知识资源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霸王枨上端托着桌面的穿带,并用梢钉固定,其下端则与足腿靠上的部分结合在一起。榫头是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然后向上一推就挂在一起了。“霸王”之寓意,就是指这种结构异常坚固,能支撑整件家具,体现了榫卯结构的几个特点,一是不露木材的横断面;二是木料之间的连接不许用钉子,也不许用透榫(有例外);三是拼缝要严密,不许露大缝;四是不许刮腻子。正是这四条规则,造就了硬木家具的工艺特色,体现了理性色彩。

    2.2以求饰为主的巧妙结合

    2.2.1全属件

    在箱子的四角、柜橱的门扇和椅凳的座角足端等地方,使用金属件。这也是家具的一个特色,家具上的金属件,明代前期多使用白铜或黄铜制作,后期则使用红铜镀金,更显得华丽,如图13、14所示。

    这些金属件形式多样、造型非常优美,装饰在花梨、紫檀等色调深沉华美的家具上,确实倍增光彩。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家具的作用和耐久使用的功效。另外还有铜管脚,就是套在椅凳足下的金属管套,这也是明代家具的特点。可以想象,一只紫檀桌案或杌凳,四只足下有金光闪闪的金属管脚相配,是非常别致的。

    2.2.2开光、亮脚、给环板  开光,是在坐墩,或坐椅的背板等处,锼出各种纹样的空洞,叫作开光,如图15所示;

    亮脚,则是在椅子靠背的下部,即与座面接触的地方,锼出各种纹样的亮洞,叫作亮脚, 如图16所示:

    绦环板,是在柜面、屏座、案和架的高束腰处、门扇、床围等地方,镶一块四边线,中间透空的镶板,这种镶板就叫绦环板,如图17所示;

    以上开光、亮脚、绦环板,打破了整板和大面积板面的沉闷,显示出玲珑活泼的趣味,在装饰之中蕴涵着结构的理性精神。

    3 尺度合宜的“物理”理性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家具比例和尺度合宜,达到了人体舒适、结构科学、用材合理的目的。

    以成熟时期的明式家具为典例,明式家具有着严格的比例关系,用现代数学方法去分析,各部件都有严格的、审美的几何学比率关系。我 们可以拿图18所示的圈椅为例来分析,它具有以下几个比例关系:

    ①椅坐面的大小、高度是根据那时人体尺寸而定的,符合人才本坐下时的自然状态,大小正好合适,它的长、宽之比是黄金分割比例,具有很强的美学效果。

    ②坐面的中心点和椅脚接地点两端相连时,恰好是一个具有稳定性的等边三角形,增强了圈椅的稳定性;

    ③从椅正面看,椅腿斜向外,坐面与下端的宽度相等,形成一个梯形空间,从视觉上取得了稳定感;

    ④圈椅的圆弧半径与端部弯头半径之比是2:1,并且两圈外切构成圈椅的扼状优美曲线,它的扶手适合人体坐下时双手自然舒展的姿态。

    这些几何学比例关系,不仅使家具取得优美和谐的外观,而且达到了增强家具的稳固定性,很贴切的符合了人体的使用功能。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以物为法”的务实精神,在家具的设计上引|发了因物施巧的设计意匠和设计手法,在家真的成熟、鼎盛时期表现得最为鲜明,无论是家具的整体形象还是部件形式和细部处理,都可以看到古代匠工追求功能、技术、审美意义的理念。

    4总结

    中国古文化精神博大精深,“理”给中国古代家具蒙上了浓厚的理性色彩,体现了中国社会“以物为法”的务实精神,体现了家具的“物理”理性精神,这些都蕴涵在中国的古代家具中,不论从造型、用才、工艺等上都可以看到它的烙印,体现出中国的理性精神。

公司标志
编辑:珏阗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