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设计中的理性精神

2010-04-28 08:22 来源:设计知识资源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理性精神是理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内涵,“伦理”的性精神和“物理”的理性精神,前者在礼的制约下体现出来礼制性的涵义;“物理”的理性精神指的主要是我国家具的产生和发展依据顺应自然的特点,在环境意识上强调了因地制宜,在用材上注重因材致用,在设计意匠上体现人文气息的优良传充。

    我国家具“物理”的理性精神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对材料的应用和对结构的巧妙设计上。在中国的远古时代出现的石俎、木俎就证明了,那时已经开始使用原始的自然石材和木材来制造家具,注重材料的自然性能,到了中国古代家具鼎盛时期——明清家具更是如此,它是中国古家具的集大成者,它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及园林的影响,具有了中国古建筑重视“以人为法”相一致的传统做法,主要体现在家具的用材和结构尺寸上。

    1用才讲究,质地优美

   《考工记》中说:“橘窬淮而北为枳,瞿鸽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在顺应“天时”、“地气”的前提下,《考工记》强调“材美”与“工巧”。所谓材美指的是肯定了人对材料地品性的选择性,要求工匠根据实际需要去主动地体认材料的美(包含物理、化学性质),而“工巧”是对人的创量才能的肯定。

    选用合适的木材制造家具,根据各种材料的性能来精选用才,考究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充分表现木材的天然属性,是继承了传统材料设计的精神原则,将材料性能发挥到极点,充分展现硬木的色泽和纹理之美,天然的优质木材,由于它质感精致细腻,给家具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如色泽橙黄、明亮,木纹自然优美的黄木犁家具,深受文人默客的青睐和推崇,黄花犁赋予家具质朴、纯正、简洁明快的艺术秉性和优美形式,使家具蕴涵淳厚的文人气鲁、文人把黄花梨温润如玉的质惑、行云流水的纹理、不裂不翘的耐受力捕获并加以总结,然后据此要求工 匠施工。

    2装饰与结构的巧妙结合

    几百年来,经过设计师和工匠的努力,完成了中国古代家具设计“独有结构装饰”这一特点。所谓结构装饰,就是指家具连接件或结构件不仅起到了支撑重量、连接、坚固家具的结构作用,而且加强了装饰美化家具的效果,成为结构件与装饰件二者合二为一的独特“结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与结构并重的手法,在明代家具中很具有代表性。

    家具的装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与结构紧密相连的装饰,是以功能为主,装饰为辅。如牙子(牙条与牙头)、券口、圈口、挡板、矮老、卡子花等。另外,如罗锅枨、霸王枨、十字枨、托泥等,虽然名为枨子,是地道的结构部件。但是,由于匠师的巧妙划处理,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是以功能为主,装饰为辅。第二类,也是与结构相连接,但以装饰为主,功能为辅的构件。如铜饰件、雕刻、镶嵌、线形等,在装饰的同时也起到结构的作用。

    2.1以结构为主的巧妙结合

    2.11牙头。如图1所示的凤纹牙头及夹头榫结构,这是案形结体家具常用的一种榫卯结构。四只足腿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的卯眼相对拢。腿足的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使外观腿足提高出牙条及牙头之上。这种结构能使四只足腿将牙条夹住,并连结成为方框,能使案面和足腿的角度不易改变,使四足均匀地随案面重量。其他的的牙头形式还有云纹牙头、棂格头、卷云牙头、站牙、挂牙等,如图2、3、4、5、6所示,它们在不同部件中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同时起到了美化装饰家具的作用。

     2.12券口或圈口

    起着支撑重量,加强牢固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美化装饰,如图7、8所示。

    2.13挡板

    在桌案的两侧,即前后腿之间,镶以各种纹饰的镶板装饰,或者用木条攒接成棂格形状的侧板。这种形式多样的侧板,就叫挡板。挡板加固了腿子的稳定性,同时,也是极好的装饰, 如图9所示。

    2.1.托泥

    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的四腿下端,加方形或圆形的底框,使得四腿不直接落地,而落在木框上,这种木框叫托泥。托泥不仅改变了四腿直接落土的旧形式,还起到了加固四腿的连接与稳定,同时,出现了造型上的新意趣,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如图10所示。

    2.15矮老

    矮老是一种短而小的竖枨子,往往用在跨度较大的横枨上。矮老多与罗锅枨配合使用,如桌案的案面下、四周横枨上多用矮老,起到支撑桌面、加固四腿的作用,还起到美化作用,如图11所示。

    2.16栋子

    枨子是家具造型的一部分,有罗锅枨、霸王枨、十字枨、花枨等,它虽然是以结构的形式而存在,但是至明代已经摆脱了直枨的基本形式,着意于装饰作用,使其结构功能和装饰美化兼顾。如右图12所示:


公司标志
编辑:珏阗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