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具在室内空间的布局上来看,明清以来的室内配置,一般都遵循儒家的“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因此家具的件数,都是成双成对的。皇室则以宝座为中心,左右对称,民间则是以供奉祖先牌位的条案、条桌为中心,左右也对称。这也恰恰体现了儒家思想注重人伦教化,上下尊卑的等级伦理秩序(图4、 5)。
2. 中西方文化及文化对家具影响之比较 2.1 西方文化理念及对家具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源自不同的社会背景,经历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因而也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西方的绘画、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独具特色。追溯西方古典家具所处的文化背景,其传统文化观念是基于“神人立约”的宗教观念,追求的是人向神、自然的虔诚的奉献。在形象思维上更多地用哲理观念去衡量家具的造型及其结构等方面,表现的是一种理性和现实的美。与中国传统家具以线造型的手法不同,西方的家具更多是以体、块为造型的基础,重视家具个体的夸张气势,善于单纯地去模仿建筑式样。在家具的装饰上极力采用狮爪、鹰、牛、羊等形象来装饰家具,以显示神或帝王的端庄和威严,起到一种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 西方的家具演变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种宗教情绪的寄托。在古罗马家具身上,透过战马、雄鹰与胜利花环可以看到罗马人阳刚的气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男性化的艺术形象。中世纪家具则折射出浓厚的宗教色彩,哥特式教堂显示了宗教教权的神圣,而哥特式家具又装饰了教堂的室内,纵向的线条、平板状的座面、高耸的靠背,朴素挺直但十分庄重的造型都在渲染着宗教的神圣。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家具与西方古典家具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不论是在审美观念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东西方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审美意趣。 2.2 中西方家具风格的相互影响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其传统文化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又屡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断丰富充实和变化发展。表现在家具风格上也不乏相互影响的实例。西方受中国古代家具风格的影响也是渊源已久。17-18世纪,随着中国外销艺术品大量输入欧洲,中国的传统家具风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欧洲巴洛克及洛可可的家具艺术风格。杨耀先生在其论文《明式家具艺术》中曾指出:“西洋家具在式样上,有许多地方是受到我国家具的影响。在理论上他们也承认这一点。欧洲人经阿拉伯与印度人的转介,与我国非正式通商。这在宋、元时代,当时我国的家具艺术正在蓬勃发展时期,自然不免流出国外。此后明、清之间,因传教士往来更替,也会有些东西文化交流的踪迹,在英国安妮皇后式(Queen Anne)和乔治早期(Early Georgian)的椅子上,可以见到这种影响。法国路易十四与路易十五式的家具,也曾受到同样的影响。” 3.从文化内涵的角度谈“现代中国风格的家具” 中国家具在经历了古代家具的辉煌之后,渐渐落后于了时代,新的时代呼唤新的风格。如今的中国家具已淹没在对古代家具的简单复制和对西方外来家具的疯狂模仿之中,重塑“中国风格”确是当务之急。现代中国的家具风格必须以中国本土文化背景为基础,本文上述章节对家具的精神功能、中西方传统文化对家具的影响的论述也正是想说明,风格不是主观臆造的,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是设计者创作的思想源泉。 3.1 植根于传统文化 创造现代需要透析过去,对传统没有透彻的了解就不可能开创出现代的中国式家具。传统文化是积淀的,这种积淀是我们可遵循的思维源泉。有传统文化为基石,作品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文化也面临着新时代、全球化等诸多问题,但积淀在传统艺术作品中的情理结构和中国的人文精神依然能引起很多当代人的认同和共鸣。这也说明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而且是割不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国的家具业出现了新的面貌,但现代家具在一味追求机械化生产、强调经济效益、开掘实用功能的同时,却常常会忽视了情感的体现和精神的寓寄。因此在当代设计中“文脉”、“人性化设计”、“民族化与国际化”、“地域性”这样的主题也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以及国际化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并强调在高科技的设计中突显高情感。因此当今的设计师当然不应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只会使设计出的家具失去灵魂和依托,是不会具有民族性,也不会有持久永恒的艺术魅力的。 3.2 把握时代脉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