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长台关战国楚墓栅腿几凭具 典型的凭具凭几,是席地而坐时扶凭或倚靠的低型家具,“几”字甲骨文作“Ⅱ”形,上有倚衡,下有两腿,属直形凭几(图4、5)。直形凭几亦称“挟轼”,即“直木横施,植其两足,便为凭几”。其造型是上为一直形横木(或平直,或中部下凹)近两端处各植一腿,或直形或刻作兽形,即所谓“狐鹄蟋膝”。腿下有一横柎,以增稳定。直形凭几造型简洁,制作方便,省工省料,是凭几的基本形式,且出现最早,从商周至隋唐都广为使用。长沙战国楚墓出土一件彩绘凭几,长58厘米、中宽9.3厘米、高36.6厘米。几面端窄中宽,中部向下略凹,两端兜转与兽形几腿相接,腿下承以横柎。全几黑漆底上彩绘云气和几何纹。也有更华丽的几,如天子使用嵌有玉石的“玉几”、饰红漆的“彤几”、在木几上雕刻纹饰的“雕几”等。 庋具
同墓出土的另一箱上刻“紫锦之衣”四字,可据以得知这批箱子为衣箱。
屏具 屏具起摒挡风寒或遮蔽视线的作用,至迟周代已出现,称“依”或“邸”,可见于多种记载。《礼记•曲礼》曰:“天子当依而立,”陈注:“依,状如屏风,以绛为质,高八尺,东西当户牖之间。绣为斧纹,亦曰斧依”。《周礼•天官》曰:“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郑司农曰:“皇羽覆上。邸,后版也。”《周礼•春官》曰:“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候,王位设黼依。依前南向。”屏风而有彩绘者谓之“黼依”。《仪礼•觐见》曰:“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注:“依,如今绨素屏风也”(图7)。 架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