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虽以房屋为主体,但关注的对象还包括更多的方面,如室内外环境。家具是一种生活器具,大致包括坐具、卧具、承具、庋具、架具、凭具和屏具等七大类,主要陈放在室内,有时也在室外。家具既为生活所必需,也以其形象、尺度、质地、色彩、装饰以及陈放的位置和呈现的总体风格与建筑密切配合,共同参与艺术氛围的创造。所以,家具也是建筑艺术关注的一个方面。 原始时代的先民们只能使用石块、树桩、茅草、树叶和兽皮等自然物作为坐具和卧具,只有编席勉强可以算作人工制作的家具,属于卧具。夏商周开始,家具的各种类型都已出现(图1)。魏晋以前,人们多席地坐卧,魏晋开始向垂足而坐的方式变化,至宋代完成这一过程,家具的形制显然受到这种发展趋势的影响。家具与建筑一样,因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不同而有时代、地域的不同风格,且往往与建筑同步发展。其构造方式也往往与建筑相通。总之,家具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宏观看来,与建筑的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了解家具的发展过程,不但为建筑史研究所必需,更可深化我们对建筑艺术本身的认识。
中国家具(这里指的主要是室内家具)以木材为主,也使用竹材和其他材料,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漆树产出的汁液可以涂饰木竹器物表面,这早已被先民发现。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即出土过漆碗。秦汉以木材为加工对象的制造业十分繁荣,中国大漆更成为家具最好的保护和装饰手段。中国人对木材情有独钟,建筑以木结构为本位,其独特的无钉榫卯体系也为家具所共有。 留存至今的古代家具以明清最多,尤其明代家具,达到艺术的高峰。中国家具以其独特的风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下我们按家具的类型,对其发展情况和具体作品略作介绍。此节简述夏商周三代的家具。 坐具 三代的坐具还只是席、筵,是在原始席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用篾编织,技术熟练,纹样有所创新,有的并以锦帛镶边,或用不同颜色的篾混合编织。许多地方都有出土,如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出土的竹席,即用淡黄色和紫红色竹篾编成回纹图案。 卧具 浙江余姚河姆渡、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吴兴钱山漾原始时代遗址出土编织的芦席和竹席,是最早的卧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