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明清家具之美(4)

2010-03-31 16:00 来源:中国红木艺术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和书画、陶瓷等艺术品鉴定一样,明清家具的鉴定也需要多读书,多看实物,用心观察、领悟,需要长期的摸索和实践。由于利益的驱动,仿冒明清家具的花样越来越多,作假手段也越来越高明。那么如何辨别明清家具的真伪呢?这里介绍几个前人总结的妙招:

    嗅味道。有年代的家具有种闷在老屋子里的陈味或淡淡的霉昧,优质的木材还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而新仿的家具则有刺鼻的油漆味或些不正常的异味。

    看包浆是否自然。包浆是古玩行的行语,指古器物在传世的过程中表面所留下的风化和把玩的痕迹。因木器容易形成包浆,而且包浆层较厚,行语又称这种包浆为“皮壳”。家具是使用器。一般在使用者的手经常抚摸的位置会出现自然形成的包浆,非常柔和。术喷的纹理白里而透外,色泽有种苍老感,具有宝石般的质感,一擦就会显示出光泽。而作伪的家具有时在不常抚摸的地方却有微厚的包浆,而且整个包浆不自然,光泽呆板浮躁,用手触摸有一种腻涩之感,甚至粘手。

明 黄花梨大素圈椅(成对) 香港嘉木堂藏

    看沧桑感是否天成。有的明清家具会有种只有年深日久才会出现的开裂缝。而有些仿品是通过人为方法进行“催老”,往做好的家具上泼上淘米水或茶叶水,然后搁在室外的泥土地上,任其日晒雨淋,两三个月反复多次,木纹自然开裂,油漆龟裂剥落,原术色洋发暗,显示出一种貌似历经风雨的旧气。若是桌椅类家具,由于一般直接摆放在地上,在南方潮湿地区,时间长了家具的腿脚有褪色和受潮水浸的痕迹。而作伪是将桌椅的四条腿埋在烂泥里,时间一长,这一截腿就会由浅入深地褪色,呈现出一种水渍痕,很能骗过外行。但是真品的水渍痕不超过一寸,而作伪的往往过火了。

    看家具的底板和抽屉板。比如老的桌子和柜子,底板和抽屉带有一种自然的旧气,也有涂亚光黑漆的.但是绝对没有火气。抽屉侧板的侧面应该有防伤手的倒角线。而新仿的在这些内底板、侧板处显得毛糙刺手。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看明榫。过去的榫眼都是工匠琢出来的,榉眼是方的,锁住榫头的是销子。如果榫眼两头是圆的,就说明是机器加工的,新仿无疑。

明 黄花梨有束腰三弯腿炕桌 香港嘉木堂藏

    看木纹。明清家具用料|讲究。有些木材本身的色泽、纹理十分美观,故有些家具表面能看到木纹的自然美。作伪者有时会用钢丝硬刷擦除术纹,因此要注意是否能与原有的本纹对应起来,是否自然。

    看铜活件。铜活件包括面页、台页、绞链、拉手、包角、镶条、锁面等。有些铜活件上会錾出动物、花卉、吉祥字符等各种图案,工艺精湛。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摩挲之后,这些铜活件都有一种自然的包浆,温润、柔和。是今天的铜匠很难仿得像的。

    看雕刻的风格和雕刻的水平。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制造的巅峰时期,精雕细刻,圆润自然。而如今仿伪家具为了低投人大产出,工匠心态浮躁,在工艺上就会露出马脚。一些缺乏文化底蕴的工匠雕刻的纹饰往往流于粗俗,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