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具特别是明清家具的收藏已成为世界潮流。在近年拍卖市场上,明清家具市场价格升势迅猛。而且古董家具市场炒家较少,大多为玩家和藏家,他们一般对中意的精品家具只进不出,因此价格能够逐年稳步上涨。特别是一些材质好、做工佳的宫廷用具或名人收 藏过的流传有序的明清家具升势更为可观。辨别不同时期家具的收藏投资价值可以从家具的材质、年份、造型、完整程度、制作工艺水平、修补程度、修复质量、稀有性等诸多因素来考虑。 从材质上考虑。看材质定价值,现在流行的排列方法是一黄(黄花梨)、二黑(紫檀)、三红(红酸木、铁力木、花梨木)、四白(楠木、榉木、樟木、松木)。若一件家具通体均用一种材质制作,辨别它的价值,可参考上述排列。但在大量的传世家具中,有些家具在表面施以美材,而在非表面处如抽屉板、背板、穿带等使用一些较次的材质;还有把上等水材贴于一般木材之上,即所谓“贴皮子”;还有些“苏作”家具,匠师为了节省良材,采用包镶工艺。对这些情况就要细加分析,区别对待。 从年代上考虑。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那么年代越早则价值越高。 从造型上考虑。一件家具的优劣,造型最为重要。家具收藏界对明清家具造型的评价一般均以王世襄先生借鉴古人评画的标准,即十六品、八病,对明清家具的造型作了高度的概括。十六品是:简练、淳朴、厚拙、衡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以此为尺,加以判断。从工艺水平上考虑。明清家具以结构科学合理、卯椽考究著称。如果家具结构已松动、摇晃、散架、变形,价值就要受影响。雕刻方面则看层次是否明确,立体感是否强烈,形态是否逼真传神等。 从完整性上考虑。家具是陈设器,也是天天使用的用具,明清家具能完整保存下来已属不易。因此保存之好坏是影响其价值的一项重要因素,一套数量完整、品相好的明清家具的价值就很高。 从修复程度上考虑。对古代家具修复质量的鉴定是确定其价值的重要手段。古代家具的修复标准,应是“按原样修复”和“修旧如旧”。必须采用传统工艺、原有材质和传统辅助材料。再加以过硬的操作技术。修复时要尊重家具的个性,在修复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和表现。有的损坏之处如桌椅的腿足,箱柜的铜活等,只要结构不被破坏,部件不丢失,能保持其完整性,通过修复可以复原的家具电不失其价值。因此需要以修复后原主体结构的保存情况来判断价值高低。 从稀有性上考虑。在明清家具的品类中都有罕见和常见的品种。以桌案为例,大尺寸的画案传世量很少,而方案传世量就较多。再以椅子为例,官帽椅传世量多,而交椅传世量极少故更为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