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家具的发展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清初继承了明代传统,家具风格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特点。从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一百年,是清代家具历史上的兴盛期.也是清代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家具的造型、结构、品种、样式都有不少创新,生产技术也有所进步。乾隆时期的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留下了大量的传世珍品。这些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精巧,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国势与民风。道光以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势开始衰微,外来影响日益扩大,外来家具也不断输人,传统的家具风格受到冲击,并随之发生了变化。清代经历了近300年的历史,家具由继承、演变到发展,在形制、材料、工艺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其独特之处。总体来说,清代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造型雄伟、浑厚,装饰富丽,豪华,表现出强悍与富贵的气派。 造型浑厚、庄重,用材厚重。家具的总体尺寸加大,用料宽绰。相应的局部尺寸用料也随之加大。清代太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代家具风格特点: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雄伟、庄重。在结构上承袭了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充分发挥了插销挂榫的特点,技艺精良,一丝不苟,凡有镶嵌的桌、椅、屏风,在石与木的交接或转角处部是严丝合缝,融为一体。 选材精细,用材广泛。清代家具的主料木材的选料极为精细,表里如一,无节,无伤,无一瑕疵。硬水家甩的部什和零件,如抽屉板、桌底板及穿带等.所有用料也都是硬木。 装饰华丽,手法丰富。清代家具的装饰颇为华丽,求多、求满,求富贵,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表现手法有雕、嵌、捕金、彩绘等。雕有雕刻、雕漆;嵌有瓷嵌、玉嵌、石嵌、玻璃嵌、螺钿嵌等。常见通体装饰不留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辉煌。 样式繁多,装饰上有新的创意。清代家具的样式比前朝繁多,太师椅就是清朝新兴的家具。在装饰上也有新的创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钿、掐丝珐琅等。另外还有用福字、寿字、流云等描画在束腰上的。
纹饰也丰富多彩,并有吉祥寓意。清代家具除了传统的龙凤、折枝、卷草、牡丹、灵芝外.还有鱼虫、飞鸟、松鼠以及梅、兰、竹、菊、荷花等。西洋纹饰即“西番莲”装饰是清代家具的特征之一。龙纹在清代家具中较具象,夔龙纹最为常见。龙的爪子在清早期大多为风车状,至乾隆时龙爪四个趾头开始并拢。早中期龙纹姿态健美,晚期则呆滞无力。清康熙时期,云纹大多为一个大如意纹,其下无规律地分布几个小漩涡纹,然后在左侧或右侧加个小云尾.很少见到上下有云尾的。雍正时期的云纹一般较小,而且,都有细长的云条连接,云条流畅自如,很少有火细的云尾。乾隆时期有以一朵如意云纹作头,从正中向下一左一右相互变错.通常还有以五朵或六朵相连最后在下部留出云尾。另一种是有规律地斜向排列几行如意云纹,然后用云条连接起来。清代晚期家具的装饰花纹多以各种物品的谐音组成吉祥语。蝙蝠、寿宁纹加上如意或灵芝名为“福寿双全”、“福寿如意”;蝙蝠、玉磬、挂双鱼名为“福庆有余”;喜鹊和梅花组合寓意“喜上眉梢”;佛手、寿桃、石榴组合寓意为“多福、多寿、多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