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是我们的先民创造和留给后世的一块瑰宝,是我国古典家具的高峰。它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发掘。 一、完美的比例 良好的比例是构成家具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家具是基于手工操作的木工技术,有着较多的细部和装饰部件,要做到各个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谐调和恰到好处,以达到增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的完美程度,殊非易事。 通过对明代黄花梨琴几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明式家具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图1)。
此琴几长1230,宽395,高795毫米,从功能看,其长、宽、高的尺寸都是比较合理。因为古琴要摆在琴几上,而手在琴上抚弹,所以琴几高度应比一般桌、案稍低一些,抚琴者才能弹拨自如。又因为几上面只摆放一张狭长的古琴,所以琴几的宽度也没有必要设计得与书桌相同。琴几的长宽比近于3:1,这种比例与古琴狭长造型相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琴几这类家具造型的性格。 这件琴几所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除大的轮廓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外,还因为其细部处理,处处多具匠心。 整个琴几只用三块板式构件,构思既新奇又大胆。造型简洁完美。 在以直线为基调的总的造型立意下,在两侧板式腿上各开了一个长圆形的亮洞,洞的曲线与长方形板式腿型作线形对比,又在长方形上统一起来。假若开个正圆的亮洞,效果就势必减弱。更应当提出的是,亮洞的中心定在板式腿几何中心偏上约44毫米处,这就避免了造成此洞下坠的印象,从而获得了良好的视觉效果。 板式腿与几面交角处设有从挖空的如意云头洞为特点的三角形角牙,与板式腿上的长圆亮洞相呼应,丰富了家具的造型。 几面、几腿侧边斫刻扁平的皮条线,柔润服帖。几腿近地端设有柎足,匠师别出心裁地将柎足处理成板式腿的一个边,其高度等于板式腿的厚度,使局部与整体谐和一致。 由于各个零部件的尺度比例都曾经过仔细的推敲,使得这件琴几获得了简洁的挺拔,精致秀美的造型效果。在传世的明式家具中,这是一件乘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