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恭王府家具的规制(2)

2010-03-30 07:38 来源:古典家具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这批家具整体为典型的清式家具的风格,用材厚重,装饰华丽,给人感觉稳重、精致、豪华。
    众所周知,紫檀木是世界最名贵的木料品种之一。在清中期以后,由于紫檀木来源枯竭,更被视为珍品。这批紫檀家具的纹饰多为龙纹或云蝠纹。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龙纹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非帝王及其后妃莫属。清朝的亲王们被特许使用龙纹,但只能称其为“蟒”。由此可见,台北故宫所陈设这一批紫檀家具可谓等级极高且价值不菲,由此我们不禁联想到恭亲王奕讠斤“天潢贵胄”的特殊身份。
    奕讠斤为道光帝第六子,道光二十六年,奕讠斤继承皇位,奕讠斤同时被道光皇帝“一匣两谕”封为恭亲王。而后,奕讠斤先后任正红旗总族长、宗人府宗令、内大臣、总理行营事务。
    1861年奕讠斤因帮助慈禧太后实施了祺祥政变(又称:北京政变),实现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有功,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辛酉政变之后,宫廷以其绸缪宫府、定乱绥疆之功,授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补授宗人府宗令、内务府大臣、管理神机营、总司定陵钦工收发款项事宜,赏食亲王双俸(《爱新觉罗宗谱》甲册13-24页)。由此我们不难想像以奕讠斤当时的财力,应该还是有能力制作这样一批紫檀家具的。
    正如前文提到,家具不仅是满足了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也同时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台北故宫所陈设的紫檀家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奕讠斤在人生顶峰上的气势。无论是用料厚重、气势庞大的罗汉榻、平头案,还是雕工细腻、精致华美的宝座、紫檀小柜,似乎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一个意气风发、锋芒毕露的亲王形象。
    关于恭王府的家具,恭亲王奕讠斤的曾孙爱新觉罗·毓山亘先生还提供了一些家具的照片。这批家具一共六十余件,现在保存在北京戒台寺。据传这些家具是奕讠斤在戒台寺居住时从恭王府带过去的。这批家具中,有两个紫檀的古董柜与台北故宫所藏的古董柜十分相似,除此之外的六十余件家具均为为红木制成。其中的少部分扶手椅、茶几、罗汉榻采用了镶嵌大理石的工艺,并雕以草龙的纹饰,其余家具的工艺水平只能用一般来形容。以恭亲王的身份用这些家具似乎略为不妥。然而,当我们认真解读奕讠斤的政治生涯后,便能体会这位“人间惆怅客”的心态了。
    戒台寺坐落在北京西部的马鞍山麓,始建于隋代开皇年间称“慧聚寺”。恭亲王奕讠斤曾数次注资戒台寺,修建了罗汉堂、牡丹院等院落。
    咸丰十一年(1868年),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奕讠斤帮助慈禧实现垂帘听政后,集军政、外交、皇室事务大权于一身,地位仅在慈禧太后一人之下。权利日益膨胀的奕讠斤成为慈禧的心腹大患。光绪十年(1884年)春,慈禧借清军在中法越南战争中失利之名,借机撤销奕讠斤的一切职务。
    失去权力的奕讠斤深知慈禧的狡诈,几经大荣大辱,官场的沉浮使奕讠斤意志消沉,再加上他年事已高,只求与世无争。他将恭王府府邸标志王府地位的青红色堂帘子全部撤下,换成蓝色,以示恭王府与平常百姓家一样,以求进入平民的寡淡生活,并以养病为由离开政治漩涡,躲在西山戒台寺不问政事隐居长达十年。
    此时的奕讠斤感叹出了“金紫满身皆外物,文章千古亦虚名。……猛拍栏杆追往事,一场春梦不分明。”(《元夕独酌寄怀宝佩蘅相国》)。如是,“金紫满身皆外物”的奕讠斤早已不再计较物质与名利,只求“洁白如冰雪,清芬不染尘”(《“玉兰花——<萃锦吟>”》)。
    由此可以推测,当奕讠斤晚年移居京郊门头沟戒台寺生活的时候,为求平民生活的心态,随身带去的也只是王府中普通的家具。那么在奕讠斤移居戒台寺之前,这批家具在恭王府中由谁使用,又占有多大的比例呢?
    根据《清会典》规定:亲王设长史一人,一等护卫六人,二等护卫六人,三等护卫八人,四品典仪二人,五品典仪二人,六品典仪二人。又七品首领一人,太监四十人。又设六品管领,六品司牧,司饭,七品司库,八品铁匠长,铁匠长,鞍匠长,镞匠长,羊群长,牛群长等。并有参领、佐领、骁骑校、亲军校、护卫校若干人,到王府当差。
    从上面的规定来看,在王府里当差的官员至少有上百人。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恭王府内还有一定数量这类清式家具以供这些官员使用。
    前文提到的两批现存家具,尽管流传经过没有确凿的证明,却也基本符合历史记载。然而,仅此两批家具,并不能充分表现恭王府内部陈设的规制。
    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张老照片。照片摄于光绪十五年(1885年),照片上奕讠斤和其弟弟奕 坐在了一张镶螺钿嵌大理石的红木长椅上,两人之间放了一张镶螺钿的红木炕桌。这两件家具的档次低于台北故宫所陈列的紫檀家具,但又高于北京戒台寺的家具。那么我们可以推测,这种工艺较为复杂的红木家具应该是恭王府府主及其家眷日常生活使用的家具。
    在爱新觉罗·载涛的《清末贵族之生活》中写道:“……各屋皆有靠背椅,两边有拐栏,或嵌螺钿,或于后背镶大理石,或雕花纹。以上各种木器,大多数用花梨、紫檀或硬木(即南方所谓红木);若用柴木,则群嗤其寒俭矣。”
    在金寄水、周沙尘合著的《王府生活实录》里面提到:“王府过年布置殿堂,与在京的朝贵不同……,就在这座名为‘安福堂’的东二间内,拼摆两张螺钿的大八仙桌……”
    上面两段文字是我们从有关书籍中找到的关于室内陈设家具的只字片语,和上述照片一起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信息,在清晚期的王府中,红木镶螺钿或嵌大理石家具应该是日常使用家具中的主力。
   “千古是非输蝶梦,到头难与命运争。”奕讠斤在《翠锦吟》里感叹了如此两句,自觉无法与命运抗争。然而他可能也无法预料到,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却有一群人寻着他生活的蛛丝马迹去研究王爷和王府的历史。
    由于可供研究的资料有限,我们还希望各方有识之士提供更多的信息,共同研究探讨。为恭王府早日建成博物馆,填补中国清代王府文化的空白做出努力!

公司标志
编辑:姚美珠
连天红 家具简史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