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的“打眼”故事

2011-10-30 10:11 来源:三明日报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古玩收藏过程中,低价买到真品叫“拣漏”,掏高价买了赝品叫“打眼”。历史上一些名人甚至收藏家也遭遇过“打眼”,他们的故事读来让人喷饭。

    光绪年间,湖北总督张之洞奉诏晋京,期间曾偶游琉璃厂,看到一古董店陈放一尊巨瓷,器形奇诡,色彩斑斓,上前细看,只见上面布满了蝌蚪一样的篆籀文,张之洞对这件巨瓷一见钟情,向店里人打听价格,店里人称这是“某巨宦故物”,是只做陈设的非卖品。张之洞听后若有所失,最后怅怅而归。

    过了几天,张之洞又带了几位博古通今的幕僚到店里一同鉴定,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古人之物,于是他们和店主商议,一定要买走这件巨瓷。经过几个回合的讨价还价,最终以2000两银子成交。张之洞得到自己心仪的古物,把它陈放在书房窗前,给里面灌满水,放置了几尾金鱼,并命工匠拓印数百张,分赠僚友共赏。一天晚上,雷声大作,暴雨倾盆。张之洞早晨起身来到庭前,不由得大吃一惊,那尊巨瓷早已不知去向,地上只剩下一堆稀泥和数尾死去的金鱼,其中有一条,还在摇摆着尾巴挣扎。原来这尊“巨瓷”是用泥做的,“盖向之苍然而古者,纸也;黝然而泽者,蜡也。”

    如果说古人“打眼”的故事给人留下了笑料,现代文物专家“打眼”的故事就让人哭笑不得了。20世纪末的一个秋天,一位文物专家来到潘家园的古玩市场闲逛,一个摊位上的彩绘陶俑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将这些外表斑驳古旧的陶俑一一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从陶俑的艺术风格上来看,很像是北魏时期的作品。这位专家突然想起了报上登载的河南古墓被盗的消息,心里暗暗断定这些陶俑应当属于北魏时期。专家还听摊主说,陶俑是河南某经济开发区施工中出土的,摆在地摊上的只是一小部分,多数还在老家藏着呢。为了避免这些“珍贵文物”的流失,专家以每件几百元的价格买下了陶俑,并要求摊主将老家存放的陶俑全部运送北京。

    专家所在的文物部门将此事上报权威部门并申请专项收购经费,权威部门又选派9位顶尖级的专家共同会审,专家们经过传统外观鉴定后一致认为,应当拨付专款对这批“文物”进行抢救性收购,以免流失海外。于是上百万收购资金拨了下来,大量的陶俑源源不断地运抵京城,其他文物单位也纷纷抢购,掀起了一股陶俑收购热。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不论收购部门花多少钱买多少件,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的“北魏陶俑”却层出不穷。后来河南警方也对此事展开调查,发现国家花重金收购的根本不是什么“北魏陶俑”,而是河南孟津县几个农民新近烧制的仿古工艺品。当公安人员赶赴现场的时候,许多农民还在日以继夜地赶制“北京方面”的订货呢。

公司标志
编辑:编辑组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