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古币三千不是为了发财

2011-06-10 14:58 来源:新浪收藏 我要评论    

分享到:

    长有牙齿的贝币、用泥土制成的陶币、形似大刀的刀币、福建特有的唐代铅制钱币……陈树林收藏的古钱币,上至夏商周,下至明清时期,足有3000多种。

    陈树林从小辍学,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从这些无言的古钱币里,看到一段段历史兴衰。现在,古币被热炒贵了,特别好的他买不起,“我搞收藏,不是为了发财,只是因为爱好”。

    唐朝福建钱币 用铅打造当时罕见

    在一张大大的书桌前,陈树林小心地从瓷碗中取出一些古钱币。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的贝币,长有“牙齿”,背面光滑,有些还钻了孔。形状像刀的铜制刀币,是战国时期的,他有400多枚。出土于巴蜀地区的桥币,形似拱桥,是少数民族曾使用过的……“这些,最晚的是公元9年的,距今2002年。”他说,此后的货币,在他眼中比较常见,没必要拿出来看。

   “不过,这一枚我喜欢。”他指了指一枚外圆内方的古币,正面的字迹模糊可见“开元通宝”字样,背面锈迹斑斑。“那是福建特产。”陈树林说,背面有个“闽”字,唐朝时期仅福建地区使用。而这枚古币最特别的,在于材质是铅造,并不多见。这是20年前,泉州一个同样爱收藏的朋友送给他的。

    边捕鱼边读文史爱上古币收藏

    陈树林说起普通话有些吃力,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连称“读书太少了”。

    初一那年,由于家里穷,15岁的陈树林辍学到海上捕鱼。但一回家,他就四处向朋友借书来看,大多是历史文化类的。慢慢地,他开始迷上收藏古钱币,常到晋江各处一家家寻找。有一次,他听说安海一户人家有钱币,就赶去将钱币买下来,再饿着肚皮,冒雨走泥路回家,到家已是半夜了。

    有人为此笑他,觉得那是一堆烂铁,根本没什么用。但他并不在意,觉得日子虽艰苦,但很充实。

    小小古钱币反映历史变迁

   “我搞收藏,不是为了发财,只是因为爱好。”陈树林说,从中学习历史文化等知识,让他体会到不少乐趣。比如西汉王莽时期出现不少古钱币,与当时不切实际地推行新币制有关,出现了“一刀平五千”等币种。这种钱币看上去像一把钥匙,还在上面镶嵌了2克左右的黄金,可以抵平常的五千货币,“平时腰缠万贯的,那个时候只要带两个小小的铜币就可以了。”

    如今,收藏古钱币的人多了,价格高了,陈树林“买不起”,但他一有闲暇时间,就泡在书房里,看书写字、整理收藏的古币。

公司标志
编辑: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