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的作伪与鉴定、购买 书画作伪古已有之,而在明代愈演愈烈,这与巨富倾力购藏书画作品密切相关。在利润的驱逐下,书画作伪现象在晚明很普遍,手段也很高明。在商业发达的扬州、苏州等地,书画作伪已经职业化,并出现了专门以作伪为生的家族。更有甚者,为推销伪作,竟将伪作著录成书,愚弄和欺骗买方,如明末张泰阶所编《宝绘录》中的作品,就无一真品。 这时期的作伪方式主要有割裂分装、添加名款、临摹充真、残缺补全等手段,可谓花样百出。苏州地区的伪作大量流入杭州市场,如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就记载一个名为王丹林的人从杭州回来,向李日华出示阁帖,都是阊门专诸巷叶氏所造。专诸巷是当时专门制造赝品的基地。沈德符曾揭露吴希元以重金买得一幅赝品,伪作出于高手朱肖海。李日华在日记中记载,朱肖海帮着冯梦祯的儿子冯权奇伪造了白居易《楞言经》,骗过了鉴定高手李日华;又作了王维《江山霁雪图》伪本。 赝品泛滥也令冯梦祯感叹不已,他曾过文昌祠时品鉴了《理宗御容》和《家庆图》等画作,并认为这些画作“俱近代赝笔”。在书画作伪之风盛行的同时,书画鉴定专家身价倍增。一幅法书名画或一件宝器名物,一经鉴赏家品题,顿时身价百倍。所以古董商贩对鉴赏家历来是趋之若鹜的。万历四十一年六月七日,李日华在杭州时,方樵逸就引来新安客胡长卿,胡向李日华出示元人杂迹一卷,内中包括鲜于枢草书《归去来辞》、袁桷词翰、赵孟行书和余阙等手札2通。李为胡长卿跋此卷。 冯梦祯在杭州时,也有项晦之、德达拿着名卷来求鉴定,他看重定武兰亭水迹本,并认定“其为赵子固所藏无疑”。鉴藏家除了鉴定书画艺术品外,自然也会购买藏品。实际上,他们获得书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上门求售、相互交换、求人代购、市场购买等方式。如冯梦祯曾买了古董商张慕江上门求售的几件物品。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鉴藏家们还是去市场上购买。杭州有许多固定的书画交易场所,如昭庆寺就是一个重要的古玩书画的交易场所。张岱《陶庵梦忆》中记载了西湖香市的盛况:“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mò,古代东北方的民族)之珍异,皆集焉。”李日华也经常去杭州收购书画,寄宿在昭庆寺中并在这里买到一件郭熙《扶桑晓日图》。董其昌也到过昭庆寺,并购得先秦宝鼎,令他爱不释手,干脆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宝鼎斋”。此外,杭州西湖中有湖心亭,也是专门卖书画古董的场所,其繁华热闹程度不逊于昭庆寺。据张岱观察:“春时,山景、罗、书画、古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 除了像昭庆寺和湖心亭这样大规模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外,西湖畔还有不少小型的书画、古董店铺。如上文中提到的项宠叔所开古董铺,这类店铺在杭州城不在少数。 除去市场上购买外,书画鉴藏者彼此之间还有以物相易、书画代购和友情赠送等方式。《味水轩日记》曾记录李日华用一斛米从夏贾那里换得欧阳询《九成宫》帖一本。还有一些鉴赏家让专职书画商人代为收购书画。如吴其贞就曾为居住在灵隐寺附近的姚友眉代购过书画。康熙十六年(1677年),吴其贞遇到洞庭山人士沈子宁,沈欲卖给吴宋赵孟坚《水仙花图》,索价120缗(mín,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吴砍价一半而购之。没过几天,吴将此画连同高克恭《携琴访友图》、柯九思《寒林耸翠图》、倪瓒《松林亭子图》同归于姚友眉。 购买书画作品需要耗费大量钱财,一般的文人鉴藏家购买书画作品的钱从何而来呢?我们仅以冯梦祯为例。除了朝廷的俸禄之外,冯氏既收藏有大量的书画,自己也卖画卖文,还经常替人写墓志铭,另外还招收弟子,这些也能获取一定的报酬。令人意外的是,有时弟子所交学费中竟还包括书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