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话唐三彩:见证盛唐之美

2011-03-21 09:36 来源:新浪收藏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深圳博物馆馆藏陶瓷精品展近日结束,展出了一批去年3月12日从日本回流的中国瓷器,这些回流文物来自日本某企业的无偿捐赠,其中包括18件(组)珍贵的唐三彩,表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日用品等,式样繁多,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艺术研究价值,再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回流国宝再现盛唐风貌

   “我们读《旧唐书》、《新唐书》等典籍,从里面接触了大大小小的唐代官员,史家们笔法高超,或总有神来之笔,让今人掩卷沉思,那些人物固然可以‘跃然纸上’,但我们依然没有具象方面的模式——唐代官员究竟长什么样?于是,我们不妨先看看这批深博入藏不久、日企捐赠的古陶瓷,那里有一件‘唐三彩文官俑’,正是唐代官员典型的形象。”深博研究古代陶瓷的学者利国显说。

    面庞丰腴,白净文雅,神情肃穆刚正,着赭黄色敞领宽袖袍,袖口镶绿色边。脚穿如意云头履,头戴飞鸟装饰的幞头,立在圆形细腰的须弥座上,双臂弯曲拱于胸前,双手叠于胸前,双手中间有一孔(应为上朝时捧笏板的样子),神态矜持肃穆。唐三彩中,文臣武将的形象不少,神态和穿着各异,但像这样能将文人道貌岸然的外表和矜持尊严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如此淋漓尽致的作品实在不多,尤显珍贵。这件文官俑通高76厘米,施黄、绿、白三色彩釉,是国家一级文物。

    利国显认为,盛唐之盛除了社会安定和人民富裕而外,更有唐人对外开放、与异域大规模贸易的气度。当年这种对外开放的依据,一是依稀尚存的古丝绸之路的种种印记,一是现存于典籍、书画、雕塑中的写实。例如,许多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三彩骆驼,是比较常见的,它们身上往往驮着的物件就是明证。

    这次入藏一件三彩骆驼,高59.3厘米,就是常见的双峰驼,它双目圆睁,炯炯有神,昂首,口部微张,前腿直立,后腿撑地,一副顽强、彪悍、强健的样态,似乎于沙漠中昂然前行,头、颈、双峰和鞯部施釉,双峰、头、颈部为褐釉,双峰为白釉,鞯部施黄、绿、白三色釉,两峰之间的驼囊上搭挂丝绸、水壶等物,丝绸在西域诸国是珍贵稀罕之物,可以换回西域的奇珍异物,水壶则是大漠之中旅人的救命之源,驼囊上装饰着脸谱的图案。这件骆驼,分明述说着大唐帝国辽阔的疆域、江南丝织业的进步与发达、西域沙漠瀚海之中商人与坐骑的贸易之旅。

    唐三彩马受追捧

    唐三彩一词,不见于古代文献,最早的记载是民国时期。而世人对唐三彩的重视大约在本世纪初。1905年至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损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颇多的唐三彩作品。这批唐三彩被运到了北京市场上,受到了国内外古器物研究者的重视和古玩商的垂青,从此,世人皆知唐三彩之名,而且引起海外投资者的关注。

    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唐三彩马很受追捧,其中以白色三彩和黑色三彩最为名贵。虽然近些年海外拍卖会上极少出现唐三彩马,但从前些年的拍卖记录上可以见到唐三彩目前在国际市场的价位。1989年12月12日,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一件唐三彩黑马在英国伦敦以495.5万英镑成交,这在当时创造了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2003年3月27日,纽约苏富比拍卖的一对唐三彩马以157.6万美元的高价成交。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唐三彩研究开始火热起来,有专家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世。由于唐三彩烧制温度最高约1100度,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也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专家。行家们运用现代技术“克隆”出来的仿品,再经历做旧的过程,陶俑开始横行于世,让收藏者很难鉴别。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1994年,北京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出现了一批北魏陶俑,国内就开始掀起一场北魏陶俑收购狂潮,几家国家级文物单位也对北魏陶俑进行了“抢救性”收购,结果都是假的,来自于某造假村,其中一些陶俑就是仿制的唐三彩。

    有专家告诉笔者,唐代烧制的、出土的精品唐三彩,属重要文物,不容许拍卖,且受到国家《文物法》的保护,至于海外回流的、家传的除外。作为唐三彩的收藏者或投资者,一定要区分清楚唐代的唐三彩和现代仿制的唐三彩,尤其是一些普通的收藏者,可以收藏那些没有列入文物保护的唐代烧制的三彩,目前的价格依然偏低,今后将体现出文物价值。而近年来仿制的唐三彩,就必须收集精品,否则后市的升值潜力就不很乐观。

公司标志
编辑: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