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间收藏者13年的古灯情缘

2010-12-21 08:20 来源:潘家园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刘登武,一个半路出家的民间收藏者,从看到石灯那刻起就喜欢上了古灯,收藏古灯13年,藏品1,000余盏,其中石灯占了一大半,他已经建立起一个名叫“留灯屋”的灯馆,专门存放这些从各地收集来的古灯。

    据新华社介绍,五十多年前,祖父给他取名时没想到他跟灯有密切关系;十几年前他开始收藏古灯时,没想名字与灯有什么关系;他给灯的“家”取名时想到自己名字的谐音——“留灯屋”三个字。 刘登武,一个半路出家的民间收藏者,从看到石灯那刻起,就喜欢上了它。

    吾藏灯之道,一以贯之

    刘登武是宁夏新闻出版局的一名退休干部。他收藏古灯已有13年,藏品1,000余盏,其中石灯占了一大半。

    与石灯的相遇源于一次偶然。1999年,一位知道他有“藏灯”爱好的朋友送来了一盏石猴灯。刘登武说,看到石猴灯那一刻,他被它的原创美深深吸引。凭借他多年收“灯”经验,他意识到石灯尤其是石猴灯的价值。

    从那时起,刘登武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收集石灯上。只要听说哪个地方或者谁有石灯他就上门收集。自己买不来,就想办法求购。长期坚持,他形成了自己的收藏网络。如今,刘登武已是收藏界有名的石灯收藏人。收藏石灯非常艰辛,刘登武说是“一以贯之”的精神鼓舞着他继续走下去。“只要你爱上了某种东西,那么就是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

    灯,千年社会变迁之缩影

    灯,起源于火的发现和人类开始使用火的需要,是延续和发展时间较长的生活用品之一。三千多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灯具书写文明史。从此,从粗糙的石灯到精美的青铜灯,再到釉色美丽、形式多样的陶瓷灯,直到今天造型多样的电灯,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灯具的变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正如刘登武所说,“这一盏盏灯展示在观众面前,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数千年来人类生活的变迁。”

    以刘登武收藏最为丰富的石灯为例。石灯主要产于“石窟艺术之乡”的甘肃东部、南部和宁夏固原、海原、隆德、彭阳等地。刘登武说,尊崇佛教的西夏国主要阵地在宁夏,因此石灯主产于此。

    在石灯中,既有猴灯、狮灯、羊灯等动物俑灯,也有造型多样的人俑灯和几何体灯、花卉纹灯等。他们或象征着某种权力或代表吉祥和祥瑞,或谐音“登侯”…… 随着时代的变迁,工艺的进步,灯具从单一的石灯开始向青铜灯、玉灯、陶瓷灯演变。在刘登武的藏品中,不乏铜烛灯、景泰蓝灌顶灯、青花盒式灯等造型别致的灯具。

    “我收藏的灯具虽不能反映两千年灯具发展历史的全貌,但通过对它们的了解和认识,足以让人领略到中国古代灯具文化的博大精深。”刘登武说。“举办灯展,于我是对灯的一个交代”从开始收集古灯开始,刘登武就想为这些灯举办展览,找一个家。目前,他已经建立起一个名叫“留灯屋”的灯馆,专门存放这些从各地收集来的古灯。刘登武喜欢将自己的“灯屋”称为“碉堡”,一有时间就扎进“碉堡”,打扫地面、洒点水、摸摸自己的“宝贝”。

    2009年2月7日,刘登武多年的心愿实现了:“刘登武中国古石灯收藏展”在银川文化艺术中心开展。他的500多件“宝贝”集体“亮相”。“我一直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收藏,了解中国的古石灯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刘登武说。如今,梦想成真,但刘登武只说:“举办灯展,于我是对灯的一个交代”。

公司标志
编辑: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