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有点钱他就全国跑,到各地古玩市场“淘宝” 走进花都区某村村民刘先生的家里,就仿佛走进了一间清雅的博物馆,而在这间“博物馆”的柜子和屋顶夹层里,刘先生随手都能拿出一堆宝贝来,这位只读到高中的普通农民,对文物收藏的爱好达到了如痴如狂的境地。 “你看,这是明朝晚期的花瓶,大红大绿的……这是雍正年间的碟子,上面的凤凰多生动……”只要一和刘先生谈文物,他就兴奋得有说不完的话。 刘先生今年50多岁,他的爷爷生前是专门给村里祠堂雕花、画人物像的,而他的叔父是在学校教历史的。从1983年开始,他就迷上了文物收藏。那时候大家收入都不高,但他还是一有点钱就全国跑,每到一个城市,就钻到古玩市场去“淘宝”,1984年的时候,他在陕西买了一个明朝的釉里红高脚杯,花了500元,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到了后来,关于文物收藏的电视节目和书籍开始多了,刘先生的“淘宝”行动就更有针对性了。他把所有电视台的文物收藏节目列成一张表,每播必看,如果看中了哪种类型的文物,就在书本上细细查阅其资料,然后分析哪些地区这种文物比较多,继而再到当地去“淘”。 刘先生收藏文物不仅自己赏玩,他还很希望和别人分享。花都区资政大夫祠管理办主任宋其加在来过他家后告诉他,博物馆愿意开辟一个地方,给文物收藏爱好者们一个交流的平台。“太好了,爱好者之间有个能交流的地方,是我最大的心愿,就算麻烦,我也愿意把文物搬过去展览。”刘先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