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百年前的小学课本,到五十几年前的新港开港纪念章,再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各类唱片、门票和地图,老人的收藏可谓五花八门,作为一位祖辈都奉献给滨海建设的老滨海人,白国友用自己的收藏讲述着滨海的历史变迁。 滨海的第一所小学是谁建的? 在老人家中珍藏着一本将近一个世纪以前的小学历史课本,据老人介绍,这是他外祖父留下的。1905年的时候,滨海第一所小学新城小学成立了,“那时天津还不叫天津市而是叫天津县,当时的新城小学就在天津县新城乡,也就是如今的塘沽区新城镇,我的外祖父就在里面上学。”白国友老人拿着破旧发黄的课本回忆着,“记得外祖父告诉我,当年的新城小学是一位道士建造的,这位郭老道传说是晋军守北京漳州的一名将领,后来叛逃到这里,建了个道观。郭老道做了几年道士,有了积蓄之后想做些善事,便腾出两间殿房当作教室,开了这间学校,原来学校门前有两座石狮子,后来因为历史原因被埋藏起来,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才又被摆回校门口,而现在,这两座石狮子已经被当作文物陈列在了塘沽博物馆里面了。” 记者翻开这本名为《课幼史略读本》的历史书,陈旧发黄的纸张夹杂着略微发霉的味道,印刷整齐的竖排繁体的字体讲述着当年的文化韵味。白国友还告诉记者,当时的教材有私立印书馆印刷的也有国立印书馆印的,这本来自于上海江东贸局印行的课本便是属于私立印书馆。 新港开港的“入场券”是什么? 白国有老人告诉记者,在他的收藏当中,最珍贵的一件当数他父亲留下的一枚纪念章,那是当年天津新港开港的纪念章。“1952年10月,天津新港开港,徽章上写着10月1日,其实开港的日子要比纪念章上面的晚了十几天,我还记得当时父亲穿着新配发的工作服,戴着米黄色的八角帽,胸前佩戴着这枚纪念章,这小小的徽章可是当年新港开港的入场券啊。” 据白国友老人介绍,1941年的时候,日本人选址天津造船厂,1944年开港时仅仅可以驶入3000吨的轮船,而到了1952年新港开港的时候,同时驶入了长青号、北光号等三艘万吨轮,当时船上还站着我们中国第一位引航员龚丕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