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载古币情 时光在探究钱币中流逝

2010-07-02 14:06 来源:搜艺搜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钱币,是龚绍明收藏的最大刀币

    我收藏各种古钱币,算起来有23年了。1983年,我在海珠路街边摆的地摊上一口气买了二十几个古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二十多年过去了,家里的古钱币有三四百斤,有来历可以拿出来展览的也有一千多枚了。

    我的收藏品中,以古钱居多,尤以清朝的钱币最全。说起这各朝各代的方孔圆钱,一套套地积齐,一个个地找到,还真是不容易。

    流转中的淘宝地点

    记得很清楚,上世纪80年代初,卖古钱币的人都集中在海珠路上,那些人家里有一些古钱、自己又不知其价值,往往是随便开个很低的价钱就出手了。有时,红铜材质的铜板40元就能买到1公斤。我也不是见一个买一个。朋友从香港带来一本《历代古钱币图说》,我仔细看了,将钱币的形状及上面的字样都记在心里,按图索骥,买回来后再一一分类。

    20年间,从海珠路、土庆巷、清平市场到人民公园,为了买到合心的钱币,我都试过一大早去等。上世纪80年代末吧,一个熟人一天突然找到我说:“我这里有一枚你想要的民国时期广东的钱币!”我急急地一看,正是我找了半年多的一枚黄铜的钱币,上面印着“贰仙”。我毫不犹豫地掏出80元买下,如今这枚钱币的价值早已翻了数倍。由于没有人指点,我当时一心想收齐历朝历代的钱币,并没有刻意去找某个朝代的稀有币种。现在从投资收藏品的角度看,升值潜力最大的还是那些稀有币种。当然,像列入“古泉五十名珍”的古钱,市场价格很高,工薪收入的家庭还是要量力而行。

    五年前栽了个跟头

    早些年,造假的钱币少,考的是购买者的眼力。然而,近几年,造假的技术越来越高,钱币真伪难辨,特别是那些珍贵的钱币,高仿的可能性更大。

    2001年,我发现了一枚图谱上见过的钱币,是民国时期江西省南昌造币厂铸发的,铜片上有“大汉”两个字,当下,喜出望外,马上以150元买下。回到家里细细欣赏时总觉得不对劲。于是,我将钱币浸在氨水里,不一会儿,表面的铜粉掉了,现出了铲过的痕迹。我找来图谱,一一比照,才知道,原本这是安徽境内铸的钱币,这种铜币市面上一元钱就可以买到,然而改字后可以卖到300元。当时,我还觉得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没想到贪小便宜吃大亏!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