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了1000多双筷子蓝翔老人看来,“搞收藏,不是为了收而藏,最主要还是要研究”,所以他笔耕不辍,先后出了五本有关箸文化的书,其中,《筷子的故事》一书在台湾出版,因书的缘故,蓝翔还有幸到台湾举办了一个展览。其实,他也是上海收藏界活跃的作家,写过很多有关收藏的文章。 2500买下 鲨鱼皮刀筷 蓝翔曾在沈阳火车站旁的小弄堂里收购到一套鲨鱼皮刀筷,整套餐具都放在鲨鱼皮制成的箸筒里,旁边还有蒙古人常用的附件:挖耳勺、褪毛用的镊子和牙签。这双筷子乍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被内行人一看就犯了难,按说清朝的刀筷都是一个式样,筷子在一边,刀在一边,但这双刀筷却是刀在中间,筷子分别插在两边,显得非常特殊,因此有人怀疑是贵族乃至皇族使用的刀筷。 老厨师义赠紫檀木长筷 一次蓝翔老人到衡山旅游,在山上的饭馆里遇见了一位以前给军阀做饭的老厨师,听说蓝翔收藏筷子,厨师便把自己一直随身携带的一副紫檀木长筷拿出来给蓝翔老人欣赏,按说红木或乌木的筷子已经少见,可这件紫檀木的长筷就更是罕见,这位筷子迷当时说什么也要买下来这双筷子,那位老厨师见蓝翔老人这么喜欢,就送给了他。 还有一位收藏铜器的朋友曾送给他一个拨火的长火筷。实际上,在正式用心收藏筷子之前,他就接受过筷子的赠礼,当年抗美援朝期间,蓝翔在烽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一位朝鲜阿妈妮(老大娘)为表达对志愿军的热爱,送给他一双铜筷,还有一位战友牺牲前留给他一双骨筷。 清代百子千孙 福在眼前筷笼 筷笼是用来装筷子的,它可以说是跟筷子密不可分,材质和图案也风格多样。筷子在古代一直被赋以子孙的含义,当时的人不向现在人越少越好,而是讲究人多,劳力多,而家里的筷子多说明这家人丁兴旺,于是才有了各种大型筷笼,这件清代百子千孙福筷笼已有300年的历史,做工精细考究,筷笼附以翠绿色釉,绘之以蝙蝠和铜钱,旁边还有“百子千孙,福禄寿全”的字样,这个大筷笼最多可以放50支筷子。由于现在的百姓家中的人数已不重要,这样的巨无霸筷笼也就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也是非常罕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