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思序,55岁,开滦赵各庄矿业公司培训中心工程师,他不仅收藏了有关雷锋的数千件物品,而且做好事上千件,被人们誉为“身边的雷锋”。 “我不是雷锋,但雷锋伴随我一生;我不是雷锋,但我愿当雷锋的传承人。” 段思序是个地道的“雷锋迷”。 1963年,上小学三年级的段思序就开始收藏各类与雷锋有关的印刷品。46年来,他收藏的有关雷锋的报纸、书籍、杂志、日记本、海报等已有2000多件。他收藏的第一本关于雷锋的书籍是一本印有雷锋像的《向雷锋同志学习》。 在段思序办公室的书柜里,笔者看到年代最早的印刷品是1963年5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论雷锋》,距今最近的则是2006年12月同样由该社出版的《学雷锋精神树时代新风》。仅《雷锋日记选》一书,段思序便收藏了5个版本。此外,雷锋当年的照片、海报收藏品有二三十张,书籍、杂志、报纸,甚至雷锋歌曲磁带等也一应俱全。 2006年,段思序自掏腰包设计印制了1000多张名片,名片正面左侧用黑色隶书写着“赠给:新时期的雷锋”,名片反面为雷锋的生平简介和雷锋头像,下面写着:“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至今,这些名片他已发出去900多张,送给了那些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默默无闻做好事的人。 去年北京奥运会时,段思序来到北京,将其中的50枚名片赠送给中外奥运志愿者。令他意外的是,外国青年志愿者接到雷锋名片时竟惊喜地向他竖起大拇指。他说,这说明外国人对雷锋并不陌生,这使愿当雷锋传承人的他备感鼓舞和自豪。 段思序爱“雷锋”更做“雷锋”。 去年初,南方发生雪灾,他将随身仅带的108.5元钱捐给灾区,后来又以雷锋的名义到赵各庄街道办事处捐款100元。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以普通公民身份捐了两份救灾款,一份是以他本人名义捐献的500元,另一份500元捐款他则署名“雷锋”。 一次,段思序去唐山办事,正赶上百货大楼广场举行“关爱生命,挽救白血病患者”募捐活动,他掏出50元钱,又在留言簿署上“雷锋”两个字。 在旁人眼里,段思序有两个“怪癖”。一是出门乘公交车不坐座。平时坐车,遇到老人、孕妇,甚至携带很多东西的年轻人,段思序都会主动把座位让给他们。一位认识他的公交车司机感慨地说:“人人都像老段,社会就和谐了。”二是手机总不离左右。“老段手里总攥着他的手机!”段思序的邻居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随时都有可能和老段联系,为此老段从不关机。每天到家,段思序最要紧的事就是将手机充满电。 和雷锋“相伴”,段思序感觉非常充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