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趣相投的夫妻收藏家(3)

2010-06-22 08:06 来源:99康乐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转变发生在2004年的某一天。那天,黄安全提着一盏从清溪镇收来的马灯,大摇大摆地走在九襄的大街上。一个老者迎了上来,问他的马灯从何而来,准备如何处理。

  “清溪买来的,谁出得起价就卖给谁。”黄安全以为遇到了买家。

  老者并不打算买,只是告诉黄安全,原茶马古道要从清溪经过,这极有可能是当时的背夫用过的,具有收藏价值。

  “收藏?”黄安全想到家里还有一些收来的拄杖、牛角酒壶,这些东西都是以前的背夫用过的,应该和茶马古道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黄安全认为老者说得很有道理。回到家后,他将收来的东西归类,并把和背夫有关的用具放到了一个大箱子里,告诉妻子,这些东西不能再卖了。做惯了买卖的李桂珍很不理解,黄安全火了,却又找不出理由来说服对方,就去借了一本词典,翻到“收藏”的解释“收集保藏”读给李桂珍听。

  “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卖了就再也找不会来了,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黄安全苦苦相劝。

  李桂珍动摇了,她想到做“古董”买卖这么多年,即使是自己打心眼喜欢的东西,别人要买,她就卖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很不值得,以后是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保存下来。

  达成共识的第二天一大早,黄安全接到“线报”,说有户住在汉源县富林镇附近山上的人家,留有祖传下来的两个青花瓷瓶。夫妻二人都一致认为是好东西,具有收藏价值,立马就往富林镇赶。

  到了“线人”所说的山上,两人四处打听,都被告知不知道地址,只好沿着蜿蜒的山路,且问且爬。由于出发时估计不足,两人既没有带干粮,也没有带雨具。下午时分,天突然沉了下来,两人又累又饿,只好空着双手返回。

  “当时只晓得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接连翻了好几个山头,下山时找不到路了。”李桂珍回忆起那惊险一幕:“我俩钻进了一片老树林,里面很黑,地上全是杂草,根本看不到路的痕迹,我想我俩要饿死在这里了。正在绝望叹气之时,树林外传来喇叭声,虽然不太清晰,但能辨别是汽车发出的。有车就一定有路,老黄抓着我的手,朝着有声音的方向疯跑。只听见耳边的风声‘呼呼’响,半个多小时后,我俩终于跑出了老树林。”

  “那次虽然没看到东西,但心里仍然非常高兴,毕竟是第一次为收藏而行。”黄安全说。

  黄安全:我有无法割舍的红色记忆

  在黄安全的家里,记者看到很多具有红色烙印的藏品:毛主席像章、毛主席的照片、毛泽东选集……

  黄安全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他的最爱。每到一个地方收东西,他都要附带打听,谁家有跟毛主席有关的物品,一旦有,他就是把嘴皮子磨破,也要将物品“整”到手。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