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毛泽东文物的警官(2)

2010-06-18 07:59 来源:扬子晚报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还有“文革”时期的各类毛著版本,由于版本太多,没有引起藏界人士关注,故藏者寥寥无几,而独具慧眼的张其武却早已大量收藏,其中一种红色塑料皮精装、长6厘米、宽仅4.5厘米、仅普通火柴盒大小的“袖珍”毛著。更是让鉴赏家们惊叹不已!

    前几年,江西曾发现过一本袖珍本的毛泽东《老五篇》。一时间,媒体纷纷报道,称之为“重大发现”。殊不知,张其武收藏有数十种各种版本的微型“毛著”,只是他不喜张扬,故很少为人所知。

    前年西安有人收藏到《毛泽东自传》再版本,全国媒体也是炒得沸沸扬扬,并有一出版社重新影印发行。其实,该书的第一版本———斯诺著、汪衡译、潘汉年题写书名、上海文摘社1937年1月1日出版的初版《毛泽东自传》,便藏在张其武的“宝库”之中!《羊城晚报》记者在一次偶然与他聊天中知悉这一信息后大为不平,迅即撰文报道《〈毛泽东自传〉“藏”在广州》,立即引起国内外众多研究单位及学者的关注,撰文评述者有之,引用者有之,来函来电希望一睹珍本者更是络绎不绝。其实,他还收藏有比汪衡译的更早的《毛泽东自传》,如张宇汉译的《毛泽东自传》,是1937年9月延安书局出版的,这是许多党史研究者从未见过的版本。

    更令张其武深感自豪的,还首推自己拥有的一批解放前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及单行本。按照专家的说法,此类书籍收藏300册就可称之为“大家”,而他目前的收藏数量已远超出这一数量!在这一批毛著中,既有解放区出版的,也有国统区和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地区出版的;既有单行本,也有选集和汇编本;既有平装本,也有精装本和线装本;既有铅印本,也有油印本;既有伪装本,也有毛边本,精品之多,不胜枚举。据说,他收藏的1948年由晋冀鲁豫中央局出版的精装本《毛泽东选集》(上下二册),还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中国革命早期,在井冈山斗争遇到艰难困苦之时,林彪曾经对中国革命未来的前景产生了动摇,提出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疑问。为了教育部队克服悲观情绪,毛泽东针对这种思想,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便是后来影响巨大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48年,晋冀鲁豫中央局出版《毛泽东选集》时,决定把这篇文章同时收录,篇名为《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并已排好版准备付印。林彪得知此事,立即致电毛泽东,希望在《选集》中不要发表这封信。毛泽东考虑到林彪此时正在东北指挥作战,遂同意将这篇文章从《选集》中撤下来。由于当时的印刷条件比较落后,晋冀鲁豫中央局虽然从书中撤掉了这篇文章,然而,书的目录和正文中却仍留下了痕迹———目录上《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的字样被用白纸盖掉了,撤出文

    章后的正文却“前后脱节”,造成了中间页码“缺页”。这一现象可谓旷古未闻,因而被人称之为“世界出版史上的一部奇书”,该书当年只印2000套,发给领导干部学习。经过战争和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这套《毛选》在“毛泽东图书中心”也仅存1套,但张其武却拥有6套!

    价高不出售

    在张其武收藏的有关毛泽东书籍中,有些只有在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才能看到,其价值不亚于古籍的善本书。

    关于毛泽东生平传略的书籍,最为著名的当为由斯诺执笔的《毛泽东自传》。这本由潘汉年题写书名的《毛泽东自传》,是迄今为止在全国发现最早的单行本,系我国革命史上珍贵的文物。当年该书出版后的广告中介绍:“本书是由毛泽东先生亲自向美国记者史诺氏(即斯诺)口述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文献。”1937年11月1日,当时的进步书社上海复旦大学文摘社首次出版的《毛泽东自传》,以第一人称的写法,详尽描述了毛泽东的生平和革命工作,记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资料,并附有《贺子珍小传》,刊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人的照片插图14幅。

    不仅如此,张其武还藏有斯诺著、白华译、1937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印象记》,可谓是《毛泽东自传》的姊妹篇,还有1946、1948年出版的《毛泽东自传》。以及1947年和1949年香港出版、斯诺著、方霖译的《毛泽东自传》,而现代、当代出版的毛泽东传略版本更有数百本之多。

    另外,他还拥有1933年毛泽东著作油印单行本、1938年3月出版的《西行漫记》、1938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首次公开发表的《解放》杂志、1939年用白土纸出版的《毛泽东救国言论集》、1939年出版的毛泽东的《论新阶段》、1943年出版的《毛主席三大名著》及新中国建立前出版的各种《毛泽东选集》等,均为不可多得的珍贵革命文献。张其武还收藏有周恩来、吴玉章、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抗日言论集,同时还拥有大批反映抗日战争的报告文学集……

    有关毛泽东的各种宣传画以及照片也是张其武的至爱,同时他还藏有绣有毛泽东各种肖像章以及诗词、语录等的各式机织品和手工刺绣的毛主席像,大的有10平方米以上,小的仅几厘米见方。其中一件真丝仿“毛主席去安源”油画的彩色织品,是一幅长2.1米、宽1.6米的挂毯。1996年,北京曾以数万美元拍卖过同样的一幅织品。曾经有一位澳大利亚籍人士出高价向张其武求购,张一笑置之,毫不动心。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