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张爱民:要为古琉璃扬名

2010-06-11 08:34 来源:扬子晚报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前世琉璃缘,今世琉璃人,来世琉璃神。”这是张爱民向记者作的自我介绍。他到全国各地淘古代琉璃,至今已花下去100多万元,家里藏有500多件宝贝。他还有远大规划:出一本有关琉璃的书,办一场琉璃展览,开一个私人琉璃博物馆。

  赏宝:

  与数百古琉璃“零距离”

  张爱民是一家公司老总,3年前开始对古琉璃“痴情不已”,家中客厅和卧室摆满了各式古代琉璃。他花几百元收藏的第一件琉璃品,好久之后才看出来是个赝品,但他还觉得有纪念意义,将它放在客厅里做装饰品。

  记者仔细观看张爱民藏品中的的20多块璧,发现每块璧都用胶水粘过。张爱民介绍说,因古琉璃历经多年,特别容易破裂,他淘回来的璧都是碎片,自己一块一块“缝”起来。说话间,他端出一盒又一盒“宝贝”,精致而纯正的樱桃红琉璃成了一串项链,非常漂亮;一枚青铜镏金镶琉璃戒指很独特,戒指面竟然是个印章;明代琉璃点翠带板,其实就是腰带;从陕西淘来的镶琉璃眼带钩,也是古人用在腰带上的。另外,还有琉璃玳瑁扳指、琉璃镯子……

  故事:

  辗转获得战国琉璃琮

  一颗战国琉璃琮晶莹剔透,获得它还颇有些周折。张爱民介绍说,全国玩琉璃的人有个网络圈子,当年有人在网络论坛上放了这颗琉璃琮的照片,开价50万。很多玩友认为它是明代或清代的,张爱民请教了上海专家后,觉得这颗琉璃琮的器形、绳纹等都符合战国特征,几经砍价获得了它,如今它在张爱民眼里是件压轴的“宝”。

  有一次,他翻阅资料发现“随珠合璧”这个词,几经了解得知,这珠原来就是“战国蜻蜓眼”,有幸的是他碰巧收藏到一颗。

  理想:

  开办私人琉璃博物馆

  “青铜器、古陶瓷、玉器等都是古玩,之前也玩过,但觉得这些都不能让自己在短期内达到一个高度,所以就走了琉璃这个‘冷门’。”张爱民称,收藏过程中发现与古琉璃相关的书特别少,所以那时就做了规划,即出一本书、办一场展览,最后能成立一个博物馆。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收集很多别人没有的古琉璃物件。如今他已收藏500多件古代琉璃物品,是省收藏家协会古玻璃、杂项类会员,另外已着手整理书的资料。

  张爱民还想做一种风铃,风吹起来,风铃的声音有如两件古琉璃相互敲击时发出的清脆声。他还特地演示了一下,原来这种古琉璃是高铅的,因此声音特别脆,硬度也很高,声音特别好听。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