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不仅是一种投资,更有修身养性的作用”,昨日,藏友李绍斌说,搞玉器收藏后自己变得生活充实、胸怀豁达,人际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57岁的李绍斌是武汉的一位中学老师,2007年,他随团去北京旅游,为了给导游一个面子,带队的李绍斌花180元买了一个避邪的玉貔貅。 回汉后,李绍斌越看越觉得自己买的玉貔貅玉质和雕工都很差,特别想买个有品相的真货,为此他到崇仁路收藏市场,花600多元买了一个明末清初的和田玉貔貅,从此走上了玉器鉴赏研究之路。 入门后,李绍斌发现玉器不光养眼,更与中华文化、儒家思想很有关系,讲仁德、讲道义、讲礼仪、讲信誉,是传统文化中玉德的本质和真谛,用玉的品格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才是玉器收藏的最高境界。 李绍斌开始反思自身性格上的弱点,并加以“修正”。他说,以前,自己在他人眼中是个性情暴躁的人,但现在,同事评价变成了“温文尔雅、豁达大度,遇事朝积极的一面想”。 “更可贵的是和儿子的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李绍斌说,自从搞玉收藏后,他变得特别有耐心,儿子遇到不开心的事,他都用过来人的身份耐心开导,父子之间越走越近。说到这,李绍斌甜蜜地说,儿子现在在美国进行飞行员培训,特意托人给他带了一个飞利浦的名贵刮须刀,第一次收到儿子的礼物,特别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