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辽市有这么一个人,因为喜爱古瓷收藏而辞职,因为要搞清楚一个特殊青料工艺,9年多的时间里,他遍访国内古玩收藏专家,他把自己称作“古瓷狂人”。他就是赵云杰,一个曾经的中学教师,一个普通的古青花瓷收藏爱好者,一个在探索中困惑的“狂人”。 生活因青花瓷改变 可以说,青花瓷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进入不惑之年的他,虽然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是年轻时那种执着的性格还是没有改变。他喜欢青花瓷,是青花瓷改变了他的生活。 上个世纪80年代,赵云杰被分配到通辽市的一所中学当体育教师。那个时候,他就对古董收藏尤其是青花瓷的收藏有着浓厚兴趣,为了钟爱的古董收藏,他毅然辞去了教师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古玩收藏行业中。由于用心钻研眼光独特,他在通辽地区古玩收藏界小有名气。 1999年末,他在帮朋友买古青花瓷瓶时,得知通辽市科左中旗白音他拉镇有人有一对古青花瓷瓶正在寻找买家。于是,他和朋友来到白音他拉镇,这是一对嫁妆瓶,但是朋友认为卖主要价过高,就放弃了。主人送客的时候,他随口询问了青花瓷瓶的来历,主人说这是一个庙里的供器。“庙里也不嫁姑娘,怎么会有嫁妆瓶?”他纳闷了,凭着他从事古玩收藏这么多年的经验和直觉,他感到这对青花瓷瓶应该有些来头,于是自己把这对青花瓷瓶买下来。 在他的眼中,这对青花瓷瓶的图案很是独特,一条青色巨龙盘绕在青花瓶上,龙须飞扬,目光炯炯,怪石、杂草和盛开的菊花将巨龙映衬其中,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从造型上看,它是典型的清代中、后期景德镇的民窑产品。突然,他发现青花瓷瓶上图案有些异样,在龙须、眼睛、花瓣等图案的边缘,有着细细的深蓝色线条和斑纹,与青花的主体颜色不同,好像有意用深色描边一样,在以前的收藏和研究中从来都没见过。他马上意识到,这对青花瓷瓶使用的青料,明显不同于现在所能见到的一般青花料,应该另有玄机。 从收藏者到研究者 青花瓷瓶上的活灵活现的大龙图案,让赵云杰百思不得其解。龙的图案在古时候是帝王家的专用,普通百姓家不可能拥有这种图案的器物,更何况是一对庙里出现的嫁妆瓶。然而,这些并不是让他最为困惑的问题,他最为困惑的是青花瓷瓶图案中那一条条、一块块神秘的深蓝色。这些神秘的深蓝色,好像在向他暗示着青花配料工艺中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抱着一定要搞清楚这种神秘青料的倔强劲头,赵云杰寻遍了全国各地知名的古玩市场和博物馆,想从这些地方找到相同工艺的青花瓷瓶,但是都毫无结果。 “我的这对青花瓷瓶难道是世上唯一的一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更加迷惑了。 2004年3月2日,赵云杰带着这对青花瓷瓶来到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想通过科学检测揭开这对宝贝身上的用料秘密。检测结果很快出来了,让通晓青料配方原理的赵云杰大吃一惊,青料中竟然含有大量的碳元素和砷元素。 在青花瓷中不可能含有碳元素,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而已知的两种国产和进口的青料配方中,是不含有碳元素的。这次竟然发现了碳元素,在青料研究中应该是一个重大的发现。通过求教科研界有关专家,结合青花瓷瓶烧制的工艺,赵云杰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青料中的碳元素是金刚石在密闭无氧的情况下加热近1000摄氏度时转化成石墨而来的,那些神秘的深蓝色线条、斑点,就是金刚石粉末的杰作。 2004年7月,为了进一步证实他的结论,赵云杰竟然做出了一个让收藏界同仁绝对不可理解的疯狂举动,用锤子亲手砸掉瓶子的一只耳朵,千里迢迢送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他要做破坏性检测,他要拿到最有说服力的检测结果,结果再次证明了他的发现。虽然砸掉青花瓷瓶的一只耳朵让他流下了眼泪,也让他的这对青花瓷瓶身价大打折扣,但是他毫不后悔,他要不惜代价探个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