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得心爱之物竟消得人憔悴

2010-05-31 10:22 来源:德藏收藏网 我要评论    

分享到:

    教授交“学费”

    “艺术品收藏,是要交学费的。”1月5日晚,在南宁市至正会所的一间雅室里,年届六旬的藏家叶工一本正经地说:“古玩行是入不得的,再留神也难免吃亏。骗子太多,一掏钱就会上当,卖家总比买家精。”扶扶眼镜他继续说:“收藏要有一颗平常心,无论一叶、片石,只在乎收回好心情,觉得漂亮你收藏就没错、就值”。现在他常常骑着自行车外出参加藏友聚会,他爱好收藏高古瓷器,从“出道”到成为具独立鉴别能力的“行家”,中间买过许多假货,交了不少学费。    

    “学费交多了,家里人大有意见,在家就没地位了。”坐在记者的对面,叶工不无幽默地说起自己收藏的经历。本来就是一副学究样子,就连说笑话也是一本正经表情,与他爱好的高古瓷器一样严肃。叶工有位从事美术出版工作的朋友,时不时会送他一两件艺术品,慢慢便吊起了他的兴趣。加上老伴那时候喜欢拉他到朝阳沟边的花鸟市场看古玩,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拣到一两件既便宜又有点价值的瓷器。走得多了,叶工自己也常独自去花鸟市场,买古居然成瘾。经过一断时间的摸索,叶工将收藏的焦点放到高古瓷器上。

    在藏家当中,有的人会投入自己收入的20%,有的人是50%,比例因人而异。叶工告诉记者,他是从事植物研究的教授,如今一个月拿到手的收入大约是3000元,为了收藏自己喜欢的瓷器,他拿出了80%的收入。爱好收藏的这十数年,叶工说他交了数以万计的“学费”。然而,他觉得自己的收获更大,通过收藏,获得了许多美学、历史、人文精神享受。

    到古窑址寻宝

    说起瓷器,人们往往就会想起景德镇。其实,在广西古代,也出过不少当时的名窑,生产的瓷器如同现今的景德镇一样,声名远扬。有位南宁的瓷器藏家,走遍了广西所有发掘出碎片的古代窑址,在这些古代废墟上,他曾拣出许多有美丽纹饰的瓷片和残件。这位低调的藏家坚持不肯用真名,姑且叫他“老瓷”吧。

    对于不爱好收藏的人来说,遇到藏家就像翻开了一本会说话的书。藏家的介绍,会使你了解到许多有意思的东西。老瓷告诉记者,在广西,有名的古代窑址有永福窑、藤县窑、容县窑。说起这些窑址的历史,老瓷如数家珍。他以永福窑为例介绍说,地点在永福县内,烧瓷于宋代,以烧青瓷为主,产品胎呈灰白色,釉色有青黄、青灰、翠青、酱色等等。产品以碗、碟等日用品为多,还有坛、罐、壶、瓶之类。装饰方面,技法有印花、刻花、贴花和彩绘。纹饰多以花卉、海水、蜻蜓、游鱼为题材,尤以缠枝菊花、折枝牡丹纹较多见,大多采用模印,花纹清晰。听了老瓷的介绍,让人感觉见识顿长。

    “我收藏的瓷片虽然不完整,不具备什么经济价值,但是仔细欣赏上面的纹路、花饰,品味古人精美技艺,实在很享受。”老瓷是一位普通工薪族,财力有限,但他另辟蹊径,自己走访古窑址。一了解到窑场地点,便如春游旅行一般,背上包包亲自去看。古窑址大多荒废,且经文物部门发掘再三,有价值的东西老早已取尽,不过窑址面积都较广大,总会散落有剩余瓷片,残件也偶有发现。耐心寻找,终究还会有所收获,虽得一物而可美美养目多。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