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烟标”,字典上的解释是“指能够传递烟草生产者某些特定信息的烟草制品(烟丝、卷烟支)的商品包装物”,通俗来说,就是香烟的包装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不过是一层薄薄的纸片。然而,对于褚有贵来说,却是包含他几乎一生的心血。 小时候捡出来的爱好 老褚今年62岁,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老褚家里时,他正饶有兴致地翻看着自己收集的烟标。 小时候的褚有贵住在浦口火车站附近,每天上学的时候,他都会偷偷溜到车站里玩一会儿。因为那里是很多火车的终点站,聪明的他渐渐发现乘务员当作垃圾扫出来的烟标非常好看。于是,他就一张张地把它们收集起来,拿去和同伴拍着玩。 而好看的烟标,他总是夹在书里,慢慢地家里的几本小说都被夹得鼓鼓囊囊。 捡烟标的习惯,老褚一直保留至今。他说,现在在路上,如果看到有好看的、自己没有的烟盒子他都会捡起来把它拿回家里。 最贵的烟标4万左右 说到老褚的收藏,老人家里装烟标的大文件夹有好几十本,一个大书橱都放不下。他说,不算那些重复的,藏品有4万多枚。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1936年的老巴夺,一张红色的牛郎牌香烟的烟标更是老褚的“镇宅之宝”。“我玩烟标这么多年了,全国各地还从来没见过第二张。”他说,这张烟标目前的市价已经差不多4万块钱了。而所有的这些藏品加一块儿,价值至少也有几十万元。 给年轻人一次就是一沓子 对于自己的藏品,他自言在国内算不上最多的,不过人好却是全国知名的。“全国各地收集烟标的朋友,到南京来肯定都要来找我。”老褚笑着说。 “是啊,光是送人的烟标就不知道有多少了,”老伴朱大妈说,“给那些新玩的年轻人,他一给都是一沓子。”“还有那个熊猫烟标,他老是念叨:‘我的欢欢啊,没有了。’”她说。 原来,多年前,有个深圳的老爱好者慕名来到老褚家,因为他是专门收集熊猫烟标的,所以一眼就看中了老褚收藏的一枚“欢欢”牌的烟标。尽管自己只有一张,可是想到对方毕竟那么远过来的,最后还是给了人家。没想到,从那以后竟再也找不到第二张“欢欢”了。 “要说不后悔,那是假的,不过,好歹也是交到了爱惜的人的手上。”老褚说。 老褚的好心也经常有所回报。那张“镇宅之宝”,就是年轻时候一个同事送给他的,当时他还不知道那张烟标的价值。还有一套上百张一九五几年的烟标,也是一个好心的老烟标迷托付给他的。 想办个烟标博物馆 老褚坦言,他能有今天这么多藏品,和家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么多年来,家里几乎没有一分钱的积蓄,从刚工作那会儿到现在,除了家用和给孩子上学,余下所有的钱都被老褚拿来买烟标了。 “下面我就培养我孙子了,”老褚笑着说,因为儿子不喜欢这个,所以他就把希望放在了还未出世的孙子身上了。“将来,我这么多收藏就托付给他了。”他说。 “那万一要是你孙子也不喜欢怎么办?”记者问。 “那我就捐给国家,我想过了,搞个博物馆什么的,也算对得起我这一辈子了。”老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