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婿联手收藏10万枚毛泽东徽章 塑文化品牌(2)

2010-05-23 08:09 来源:华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太原二六四医院的一位大夫看了展览后非常感动,说她自己也收藏着一百余枚毛主席徽章,要捐献给展览馆,并留下了电话和家庭住址。 

    后来,智元和与王跃明找到了这位大夫家。该大夫收藏的一百多枚毛泽东徽章中有不少是罕见的珍品,若出售价值不菲。智元和和王跃明爱不释手,但不忍心全部拿走,就说:“留下一部分给孩子们做个纪念吧。”可大夫说:“不用。让我卖,舍不得。留在家里,又体现不出它们的价值,但对你们办展览,很有用。” 

    还有一次,在一个学校展览。有一个小学生跑回去动员家长,拿出了一枚天津玻璃四厂制作的直径33.6厘米的大型玻璃毛主席徽章,也是非常罕见的精品。 

    记者看到,展板有20余块,最大的有4ⅹ1.5米,最小的有2ⅹ1.5米,都是用3厘米厚的木板制成。徽章的形状有五角星、菱形、圆形、方形和梯形等,以圆形最多。徽章的材质有金、银、铜、铁、铝合金、搪瓷、塑料、有机玻璃、珠光玻璃、光学玻璃、石膏、丝质刺绣、竹子等,以铝合金最多。中国工商银行定襄支行的一位领导听说此事后,非常感动,主动找到王跃明,提出将这些宝贵的展板和徽章存放在支行的金库内,以免丢失。 

    打造文化品牌 

    1999年9月12日,智元和与王跃明的流动展览馆在定襄河边民俗馆展览时,有两个人进来,看得特别认真、特别仔细。原来是毛泽东的儿媳邵华和孙子毛新宇。智元和说:“邵华和毛新宇十分和蔼,他们详细询问了展览情况,鼓励我们把展览馆越办越好。邵华还在一幅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的图片上签名。毛新宇题词:深切怀念爷爷毛泽东。” 

    2002年9月18日,毛新宇来太原,又和王跃明合影留念。 

    智元和说,从1998年到2006年,他们到外地举办过多少次展览,他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每次展览,都是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最多的一天,接待过3万人次。 

    王跃明的妻子说:“出去办展览很苦。”话一出口,脸上就挂满了泪珠,哽咽地说不下去了。智元和说,他们出去办展览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有时象征性地收些门票,但赔时多、挣时少。他说,有一次在一处地道战遗址展览,一个月收入300元,支出就是1000多元。展览毛主席徽章,成了智元和退休之后的一项主要工作。有时候,从早上讲解到晚上,除了中午吃饭,平时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王跃明说,2006年以后,岳父常常肚子痛,由于无钱治疗,只好忍着,从未去医院检查过。虽然后来不少人给他们捐献徽章,但更多的时候还得他和岳父花钱去买。至目前为止,花了多少钱了,他也没有个具体统计。“总之,工资没有攒下,至今还在银行贷着6万元的款,自己一家还寄居在岳父家里。” 

    从2006年以后,流动展览馆再没有出去展览过。王跃明说,一是因为岳父年龄太大又有病,再就是经济原因。现展板已发展到28块,出去一次需用大型汽车运输,成本太高。湖南省一位原人大主任曾邀请他们去韶山展出,就是因为成本太高而未能成行。 

    “这两年虽然没有出去展览,但我也没有闲着。”王跃明说,他编辑的《毛泽东徽章珍品图鉴》,中国文史出版社将于本月20日出版发行。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成立一个毛泽东徽章研究会。现在,名字都想好了,就叫三晋毛泽东徽章研究会,准备春节过后就注册。 

    “现在,最当紧的,就是把这些收藏的毛泽东徽章全部展出,28个展板中,仅仅展出两万枚,还有8万余枚存在银行的金库内。” 

    定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树恒说,定襄县有一个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叫张瑞奇(本报曾作过报道)。他们准备把张瑞奇和王跃明收藏的毛泽东徽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文化品牌,在全省及全国各地巡展(巡演)。初步方案已经出台,具体内容正在筹备中。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