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来,经历了两次单位破产,可他并没有失业。他的收藏之路由兴趣走到现在,家中存有近2万种烟标,6000多种扑克。对于收藏,他自己有首小诗,“收藏如同上贼船,上船容易下船难。人在道中偏言痴,苦乐由它尽是缘。” 王洪岳:痴迷收藏数十载 王洪岳今年59岁,热衷收藏是对他来说是一种缘分,小时候在家看到家人放在角落里的硬币,王洪岳都会自己收起来,慢慢地形成了一种习惯。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发行长城币,王洪岳在市场上看到这种硬币便被深深地吸引,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 地摊上拣出钱币收藏家 上世纪80年代,王洪岳开始收藏钱币时,菏泽城区内的各个小学都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那些在小学门口摆摊儿卖东西的老人,大多与王洪岳很熟。由于卖给小孩的东西不是很贵,上小学的孩子身上也多是些零钱,小学门口的摊点天天会收到硬币。一开始,老人们不知道他要什么,就把所有的硬币都拿出来,王洪岳每次来都会带走一大包硬币回家挑选。慢慢地,见王洪岳一来,这些摊主们 当时信息比较闭塞,王洪岳收藏钱币可没少走了弯路。拿最早收藏长城币来说,越是没有找到哪个年份的硬币,越是觉得珍贵。可并不知道那一年国家有没有发行,直到他认识了中国银行菏泽分行货币发行科的人。那个时候,群众收藏纪念币的少之又少。有一年国家发行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币,王洪岳来到人行货币发行科,工作人员告诉他,100个纪念币是一卷,想兑换几卷都有。1992年王洪岳加入了中国金融学会,通过学会可以与全国各地的钱币爱好者一起交流沟通,王洪岳的钱币收藏之路越发宽广。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纪念币的市场价值开始体现。王洪岳早年收集的一枚价值一元的“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币”,到这时已经升值为1000元。纪念币的收集也不像以前那样廉价了,再到学校门口的摊点收集钱币,无论价值大小,不出高价都别想兑换走。1991年王洪岳所在的工厂破产了,收藏也要挣钱吃饭,王洪岳将所有的古钱币处理掉,转而对烟盒产生了兴趣。 小小烟盒包罗万象 烟盒虽小,可烟标上的内容可是包罗万象,历史文化、山水地理,丰富多彩的烟标文化吸引了王洪岳。他当时在印刷厂工作,自己的厂里就印烟标,他便开始收藏烟标。 从本地的烟标开始,逐步地收集全国各地的烟标。通过在一些民间的收藏报刊上刊登个人信息,王洪岳认识了全国各地的烟标爱好者,并和他们通信交换烟标。那时候单位里王洪岳的信总是最多的,后来发展到单位通知他去收发室搬那一摞摞的信件,因为他的信件不但多,里面交换的烟标装得又多。 菏泽卷烟厂出产的烟标,王洪岳收集的十分齐全。在几次全国性的交流比赛中,他的“一厂标”的品种数是全国最多的。有了丰富的本地资源,“一换一”地交换烟标就成了收集烟标的主要方式。后来王洪岳统计了一下,除了西藏、新疆和澳门,他和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各省市的烟标爱好者都有交流。目前家中存有近2万种烟标,收藏烟标让他和全国各地的许多烟标爱好者成了朋友。 从爱好收藏到自主研发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烟标收藏界的许多人转为收藏扑克。当时王洪岳工作单位菏泽印刷厂,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的扑克牌印刷厂,收藏扑克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开始,王洪岳也不觉得作为娱乐的扑克牌有多么大的收藏价值。后来有一天,王洪岳来到印刷厂的仓库,仓库里堆放着一百多种艺术扑克,一幅幅精美的扑克让他动了心,一下就收藏了一百多种扑克。 扑克也像烟标一样,全国各地间的爱好者之间都有交流,在菏泽印刷厂工作的王洪岳整天帮外地的藏友买扑克,藏友只要一两副,他自己一买就是一条。直到有一次,一位江苏的藏友让王洪岳帮忙买扑克,每个品种都要两三条。王洪岳意识到,收藏界开始出现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交流扑克的人。在那个年代,市场上流通的扑克大部分都是菏泽印刷厂生产的,有这么好的条件,自己何不做这样交流扑克的人呢?王洪岳把以前多余的扑克都拿出来,哪里的藏友想要,他就加一点价交流会出去,王洪岳开始了以藏养藏的收藏道路。 其实在交流烟标的时候,王洪岳也是拿本地烟标交换外地烟标多出来的钱,再去收集别的烟标。2001年,他工作的印刷厂破产了,可王洪岳并没有失业。有了这么多年的收藏和在印刷厂工作的经验,王洪岳开始自己设计开发印制扑克。“中国历代帝王书法遗珍”、“历代百美图典”等艺术扑克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从靠工资收藏钱币,到以藏养藏收集烟标,再到规模性赢利地开发设计扑克,王洪岳的收藏之路越走越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