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武,1987年进入邮政系统上班,临沂市集邮协会资深人士,有着20多年的集邮史,谈起临沂的集邮历程,柴西武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柴西武告诉记者,1978年改革开放后,老百姓手里逐渐有钱了,但当时收藏古董、古钱币并不流行,集邮便成了一些老百姓的精神追求。1985年国家发行了一套熊猫邮票,之后很短的时间里,邮票升值,引起了老百姓的关注,许多人纷纷开始集邮,由此掀起了集邮热潮。 邮票的升值潜力进入老百姓眼里后,许多人便开始从事邮票买卖,临沂集邮市场由此延伸。“临沂师院前身设在费县,考虑到师院学术氛围比较浓厚,1983年,临沂市第一家集邮门市部在费县成立。”柴西武说,1984年,临沂市区才成立第一家集邮门市部,同年成立了集邮公司。 柴西武说,他1987年进入邮票公司做业务员,考虑到当时国家每年邮票发行量有限,公司禁止内部人员集邮,平时只能和众多集邮爱好者在一起探讨集邮知识,进入90年代后,国家不再限制公司内部人员集邮,他便开始收集邮票、明信片、邮戳等藏品。“那时每个月工资有限,几乎全部投到集邮里面去了。” 集邮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据柴西武介绍,普通邮票不限量发行,大都用于邮寄包裹、信笺等贴票使用,升值潜力不大。对于一些诸如花、鸟、虫、树等特种邮票限量发行,有较强的升值潜力。但也有例外,如香港回归时,国家发行了5000万套邮票,虽然有纪念意义,但由于发行量较大,供大于需,之后该套邮票逐渐贬值。 对于集邮爱好者来说,邮票的价格并不以邮票的面值论价,完全由供求关系并通过市场调节而确定,邮票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国家规定的邮票面值。 “同时,集邮的过程其实是一种文化传承,这种传承以青少年为基础,对于青少年集邮爱好者来说,从开始集邮,就应该提倡收集能够参加邮展的邮品,这样便能日积月累为今后编制邮集参加邮展打下基础。” 柴西武告诉记者,他收集邮票起于工作,之后收藏邮票成了一种个人精神追求,现在自己在收集邮品的过程中,也在引导青少年建立自己收藏邮品的目录,不同的封、片、简、戳等要有目录,分门别类保管,便于收藏,将集邮文化通过这种方式加以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