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为山东古塔破例求人

2010-05-20 14:54 来源:华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季羡林先生的家就在北大未名湖北面的朗润园

    煞费心血保护文物 曾获“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 

  2009年7月11日晨,季羡林先生平静地离开了这片挚土,魂归雁塔。走之前,先生曾昭告天下,要求将戴在自己头顶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桂冠摘下,他谦虚地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先生的真面目是什么?是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勤奋钻研、笔耕不辍的学问;是他那难能可贵的谦逊学风、高尚品德。这是每一位北大学人,每一位接触过先生的人所共识的。国家文物局滕磊副研究员曾多次拜访过先生,点滴教诲,让他终身难忘,于是写这篇先生与文物保护二三事的小文聊寄哀思。 

  季羡林先生早年开始书画收藏,不仅个人收藏颇丰,对文物保护也有很深的见解,付出过很多心血。 

  敦煌是世界文化遗产和我国第一批“国保”单位,然而国内关于敦煌的研究长期处于落后地位。为改变“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被动局面,先生自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起就终生担任学会会长,在促进我国敦煌学研究事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0年,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政府授予先生“敦煌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 

  先生一生不愿求人办事,但为了保护家乡的文物,他曾破例向清华同窗胡乔木写过求助信。那是1991年秋,先生回故乡山东临清,家乡的一座古塔已经残破不堪,当地领导便向他提出了帮助维修的请求。考虑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先生只好破例求人。胡乔木看到信后,马上给国家文物局写了信,不久,国家文物局派专家到临清实地考察,并委托天津大学古建筑研究所进行勘察设计。5年后,整个维修工作完成,古塔恢复了健康。2001年,古塔与临清钞关合并为第五批“国保”单位。 

  先生曾一再表示,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祖国的文化遗产,使文物保护深入人心。2005年,面对北京皇史宬、崇礼住宅、大高玄殿、孚王府等七处文物保护单位长期被非文物保护机构占用的困境,先生和郑孝燮、侯仁之、徐苹芳等十位学者联名发出倡议书,呼吁占用部门尽快腾退,早日修缮,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是第五批“国保”单位,先生住在未名湖北岸的朗润园,对于校园的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非常关注。2006年,先生撰文表示:“要想恢复古园的风貌,非得有大动作不可。据我知道的,北大一直都在想办法筹款,并且请来了建筑和文物专家设计方案,希望彻底拆除园内的临时用房,修缮和修复古建筑,同时,更要疏通水道,把水重新引回园子里来,恢复她的灵气。我认为,这样的整治,将恢复燕园的历史文脉,实在是大大的好事。” 

  在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上,先生热爱、坚定而又尽己所能。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