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大王”历险记 发现世界最大碧玉

2010-05-20 14:13 来源:华网在线 我要评论    

分享到:

    东方网7月29日消息:“20年前,我还在美国一家餐馆端盘子。”张锦洪兜出自己的“老底”: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始进入碧玉这个行业,之后辗转成为新西兰Jade Factory(汇玉堂)集团亚洲区总经理。他说,其实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不过,对他来说,每次碧玉的发现都让人热血沸腾,2007年在加拿大接近北极的地区那块重达13吨的碧玉子料,足足让他兴奋了半年。 

  发现世界最大碧玉 

  2007年9月,张锦洪的开采团队在加拿大接近北极的地区发现一块约13吨重的碧玉子料。张锦洪说,这块玉石的发现也算是机缘巧合。“碧玉埋在地下的状况,看起来和普通石头没有太大差别”,听说开采团队发现了玉石,他迅速赶往开采现场,对这块玉的价值进行评估。 

  根据他的判断,估计市场价1000万美元左右,“这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和最好的碧玉子料,被誉为‘碧玉之王’。” 

  当时,沙特王子也看中了这块玉石,双方开始角逐。经过几番变故,这块世界碧玉之王最终“花落”越南,越南的此番商议,正是基于对这块玉石最后的艺术雕琢。张锦洪非常想拿下这个项目,“毕竟这块玉是我们发现开采的”。 

  这么些年来,张锦洪已经记不住自己是第几次进山甄别玉石了,“要讲故事的话,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可以说每次进山都是一场生死未卜的探险”。1998年在俄罗斯勘测玉石时,他们甚至随身带着枪,“因为随时会有野兽出现”,所有人每天就靠一点面包活命。 

  租用飞机进矿山 

  “况且不是每一次投入都会有回报”,当年在新疆投入几百万元,经过好几年的开采,一直都没发现高质量的子料可以用来打磨宝石,只能作为普通的装饰材料,几百万元的投资只能打水漂。 

  在往返于新疆的过程中,张锦洪还上演了一场生死博弈,现在说起来,他还心有余悸。 

  当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们一个七八辆车的开采队伍从矿上返回据点,张锦洪坐在第一辆车上,后面跟着几辆补给车。车队在途中遇到一只黄羊,后面的几辆补给车就追过去了。“当时约定,补给车依据沙漠上留下的车轮印来追我们”,于是,他继续前行了一个小时,哪知补给车还未跟上来。 

  这下张锦洪着急了,天逐渐暗下来,车内汽油将殆尽,食物也没有。更恐怖的是,夜间沙漠狂风随时可能卷起沙石将这辆形单影只的车埋成一座沙丘。车内的人还出现了意见分歧,吵起来了。最后只能返回原处寻找补给车,等走到一半路时,路已辨别不清。最后,他们只能停在原处,如同等死。运气比较好的是,几辆补给车分散定位搜索,找到了他们。 

  像这种冒险比比皆是,在加拿大、新西兰开采时,他还经常需租用飞机进山。 

  矿产资源保护当及时 

  这些年,张锦洪已经习惯了全世界各处东奔西颠的生活,再过一些天,他又要启程进山了。 

  因为,在新西兰、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玉矿的勘探和开采,这些地区基本上都位于海拔3000米的雪线之上,常年被冰雪覆盖,只有每年7月冰雪融化的时候,采矿队才得以进入矿山,而在9月初降雪之前,就必须撤出。所以说,他们真正的采矿期不足3个月。 

  而这些玉石能够雕琢玉器和制作首饰的不到开采量的20%,优级的玉石还不到总开采量的1%。 

  “玉石是弥足珍贵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这一点”。张锦洪讲述了1998年在加拿大开采玉石的时候,基本上无障碍,当年储备的一批玉石,直到前几年才从新西兰转运到中国,当时关税极高。张锦洪已经计划将这批玉石全部用来建一个玉石博物馆。 

  现在俄罗斯政府已经高度重视玉石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当地开玉矿的限制很多,而且对环保要求特别高。 

  而最有远见的是新西兰政府,一直严格保护着自己的矿产资源,不让外界开发。大家都共同认识到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珍贵。 

  不过,走在碧玉“金字塔”顶端的张锦洪表现出一丝忧虑,现在全世界各地都在抢夺资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中国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公司标志
编辑:尤文
连天红 藏家故事

相关文章

百万悬赏